教学型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性探索

【摘要】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团队既不能脱离以教学为主的办学定位,又要保持其科研团队的创新性,在一定意义来说,比研究性高校或教学研究型高校更难把握它的平衡点。我们认为,要保持科研团队的创新性,要正确处理科研团队与教学、科研团队与项目申报、科研团队与学术带头人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型高校 科研团队 创新性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团队由平等的知识性专业人员所组成现代组织形式,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共同奉献是团队的核心;二是将共同目标成为工作要求;三是整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有关系。而高校的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指高校根据合理的专长特征、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有利于创新成果产生的制约因素,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领导,以科研创新为目的,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围绕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重点学科、专业、课程,由技能互补并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并且在各个专业领域有一定专长的人组成的基层学术组织。[1]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谈谈教学型高校特点以及其科研团队如何保持创新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一是科研团队与教学;二是科研团队与项目申报;三是科研团队与学术带头人。
一、教学型高校的特点
(一)办学层次定位
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湖南科技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由师范学校发展而来),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所下降、随着网络的普及及教育的开放性提高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师资力量由以师范性为主到多元化、科研环境逐渐改善、学术气氛日益增强等方面把学校的办学层次定位为教学型本科院校。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
教学型高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湖南科技学院将其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正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而教学是教学型高校的根本,而这种教学不是传统性的教学,而更多地应是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相结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
(三)服务行业和服务区域定位
教学型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特色,明确自身的行业服务和区域服务定位。湖南科技学院根据自身是师范学校的历史及经验,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永州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在办好师范教育的同时,优先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学科专业,承担着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与科技服务支持的重任。
(四)办学特色定位
高校的特色既是教学型高校生存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发展特色学科,并将其作大作强,发展相关的支撑学科,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层次、规格上及专业设置与研究型高校及其他教学型高校错位,只有这样,教学型高校才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团队如何保持自身的创新性
教学型科研团队既要不能脱离自身的学校定位——教学型高校,又要保持自身的创新性,只有创新才能有存在的价值,才能有竞争力。我们认为,至少要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研团队与教学;二是科研团队与项目申报;三是科研团队与学术带头人。
(一)科研团队与教学
科研团队不能脱离学校的定位——教学型高校,否则学校的生存就成问题。科研团队的课题的选择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型高校先前主要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教学型教学,社会的需求、科研团队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必须实现向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转变。
研究性教育是创建创新性国家、创新性社会的需要,而研究性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必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科研团队必须有「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以「让每个学生有进步」作为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探索性的科学实践中进行,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是弥补理论课堂教学的不足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衔接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科研活动促使教师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关心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性研究的需求,从而使教学内容与科学前沿及社会需求紧密同步,提高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实现零适应期上岗,同时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与企业合作等环节,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
要解决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立研究型教师岗位。研究型教师岗位的设立可以使科研团队的教师,特别是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人员从繁重的教学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
2.设立教师研究室。教学型高校以教学为主,实验室主要用来教学,教师除了办公室以外,没有固定的科研场地,这使得科研团队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境地:有设想、有计划而无科研场所。
3.图书、设置的购置应以科研团队的需求为核心,使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教学型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其资金有限,用钱的地方多,资金相对紧张,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是教学型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从时间和物质两个方面对科研团队从事科研的保障,也是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科研团队与项目申报
项目的申报是科研团队存在的根本原因。教学型高校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科研团队人员争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资助,支持科研团队人员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以扩大本校在国家、省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湖南科技学院积极组织学校教师申报各类课题,特别强调教授和博士必须申请,并统一组织请专家预评审,从而保障了课题申报中标率。
项目的申报只是一项具体的工作,而更为重要的工作是申报前的工作:强内涵、走出去。
强内涵表现为:一是激励机制的完善。教学型高校必须打破先前论资历排位的做法,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应以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具体分析影响教学型高校科研团队绩效水平的因素,充分考虑科研周期,以免科研团队「杀鸡取卵」,科研团队成员因个人利益而形如虚设。二是组建各类科研团队,特别是跨学科研究团队。跨学科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目的是通过跨学科来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教学型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科学研究力量弱,成员多以教研室为单位,相同的学术背景极大地阻碍了科研团队的创新性,而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组建,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湖南科技学院的油茶产业重点项目集生物工程、有机化学、制药工程、金融等多门学科相关科研成员,由油茶产业项目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三是各类平台的建设。学校积极搭建各类重点学科平台并以之为突破口,为申报硕士点做准备。学校加强省级科研基础的建设,争取国家级基础零的突破;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及横向平台合作平台的建立;鼓励专利申请和软件着作权申请,做如创新公司的培育工作。四是强化科研团队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团结、宽松包容、互相尊重、鼓励竞争的科研团队氛围,使科研团队成员对团队有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走出去主要是指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团队带着成果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和技术交流,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科研团队成员到国内外着名的大学、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去合作、深造,从事科研活动,促进科研团队成员与国内外的高水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技术的交流,鼓励他们担任各类学术团体的一定职务,扩大学术影响力。
项目的申报要突出本校办学特点。湖南科技学院不断深化地方文化研究。成立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柳宗元研究所、濂溪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建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舜文化研究基地。多次组织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得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 189 项。重点组织了油茶项目和生物质能源项目的研发,获得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 25 项,其中国家重点社科基金课题 1 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
(三)科研团队与学术带头人
教师是立校之本,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否有几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而科研团队的核心是学术带头人,因此,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是增强学校学术竞争力的核心,不仅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而且是建设一流学科专业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2]这对于教学型高校来说,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显得更为重要。学术带头人的产生不仅要去行政化,而且在科研团队的作用也应去行政化,他不仅是学术权威或具有良好的发展势态的学术中坚,而且在科学首先上也必须堪为楷模;不仅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同时具有一定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力。[3]学术带头人要有「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是科研团队团结和谐的核心所在。
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党委行政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制订了《潇湘学者实施方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召开了「十二五」人才工作会议。学校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人选 8 人。评选了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16 个,其中 3 个晋升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校级教学名师 12 人,其中 1 人被评为湖南省教学名师。
参考文献
[1]卜祥云、唐贵伍、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
[2]李立生、李忆华.略论高校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2007,(4).
[3]杜传青、陈艳山、黄铠.浅议高校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应具有的素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张永发(1974-),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周孟战(1970-),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汉语,汉语语法。
作者 张永发 周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