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物流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双创」背景下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物流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战型人才,顺应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物流仓储管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双创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7.015
1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双创」意识,适应物流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物流管理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物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物流行业的迅勐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此融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设备与作业方法,引进高端物流技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才能为推动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
为此,对《物流仓储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融入创新思想,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熟悉和掌握物流企业运营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创新物流运营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2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经过数年的努力,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将《物流仓储管理》课程设计为任务驱动—创设学习情境,形成「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 +」的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等,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为此,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以项目为导向,渗透创新创业教学思维,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校企合作,推进物流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物流管理运营能力,增进学生对物流行业、物流岗位的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高职《物流仓储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业务操作到位、优化意识缺失
学生在仓储管理岗位操作时,技能扎实,如仓管员岗位,岗位设备操作熟练。能借助工具熟练计算,规范组托、堆码整齐、压缝堆码、旋转交错、牢固合理、高度合理等。能够熟练操作手持进行分拣、拣货动作标准等,但对于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过程,大多数学生漠不关心,不会对货物出入库、分拣、集货、配送等环节间的关联进行思考,由于缺失系统思维与集成的意识,看不到运作流程的优化方案,过程分割严重,导致整体运行成本上升。
2.2 学生数据分析水平不高
学校《物流仓储管理》课程,开设了十几年,与京东、希音公司、顺丰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物流人才。然而,面临大数据时代,学生对大数据的认知还处于肤浅位置,应用分析能力严重不够,不能全面认知客户需求、仓库布局、规划与仓容设置等,造成分析障碍、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
2.3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按照典型的岗位任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物流仓储管理》课程进行设置,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大一经历了「双 11」「双 12」「618」的企业实战之后,认为毕业后只能做又苦又累、无技术含量的一线的工作。为此,在物流产业与就业双重升级革新下,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意识尤为重要,必须针对性指导存在见习问题的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齐抓专业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创新与规划创新的能力。
3 「双创」背景下《物流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学赛创融通
近十年来,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多项荣誉。尤其是今年的「第一届全省货运代理」赛项中获得了一、三等奖的好成绩。近四年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赛获奖情况见表 1 所示。
通过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与其他各高校同台竞技,分享经验,吸取精华,逐步探索,构建「技能大赛带动专业建设」的模式。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结合地方特色和生源特点,制订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大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师生的专业素养,更加清晰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促进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内涵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通过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学赛创融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升学生应变与抗压能力,勇担责任,为创新创业实践奠定基础。
3.2 利用大数据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物流大数据主要是物流环节中涉及的数据与信息。通过挖掘与分析这些数据,找到新的价值,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第一,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课程内容,如增加物流供给予需求、物流决策、物流资源配置与优化等内容,更有效地跟踪和分析物流数据,从而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决策。
第二,进行大数据分析,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流程各环节之间信息的传递、共享尤其重要,为此,优化配送线路、仓库储位、合理进行仓库选址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服务水平。随着网购人数的暴增,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服务水平。挖掘与分析物流数据,给客户提供完整的配送信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得客户的满意,增加客户的黏性,产生更大的收益,降低创业风险。
3.3 以项目化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物流仓储管理》课程根据信息员、仓管员、配货员、理货员等岗位进行项目化教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个岗位中,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轮岗,在岗位分类后结合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分层教学。
校内教学模块,教师依据课程设置的实操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心)、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场景教学。实操模块,校内校外老师及时指点,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熟练掌握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大目标。
制定评价体系。采用知识性成绩评价 + 实践性成绩评价的形式进行整体评价。校内专职教师、校外专家评价、校内创新创业导师三方评价体系,评价成绩分别由校内专职教师占 30%,校外专家占 30%,创新创业导师占 40%。 通过三方评价体系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让其参加技能竞赛的训练和实训基地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合作中产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实现依托实训基地,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同时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项目实施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如「扬程」手工阁就是成功的项目运作案例。本项目是专业教师带领七位学生,创办成立的工作室。项目成员专业契合度高,分别是有物流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该项目于 2020 年 6 月在广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获奖,目前有好几个企业合作的项目正常运营,融合了「产学创」一体化模式。
3.4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4.1 搭建创新平台
学校建立了 8 个创新工作室,以专业教师为导向,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将实践创新活动与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4.2 搭建实践平台
依托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学校拓展了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与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建设广东工程。万讯创客城,依托万讯。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课网店》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极大地推进了学校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改革,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每年遴选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近两年遴选入驻项目达 20 项,注册企业 5 家。立项建设 3 个二级学院创新创业驱动中心(大学生专创融合实践工作室)。
3.5 融入 AI 技术,减少创业风险
在《物流仓储管理》课程中结合 AI 技术,在分拣、装卸搬运、路线优化等流程操作中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作业中枯燥、乏味的现象;在项目模拟运作中利用仿真技术,不断实时调整参数,使运营数据精准有效,从而助力创业项目的成功,如智慧仓、无人配送机器人等。
4 结语
「双创」背景下高职《物流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让学生参与各项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利用大数据应用,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实践平台;融入 AI 技术,降低创业风险。顺应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整合政、企、校的先进资源,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
[2]徐丽蕊.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高职仓储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4,(35).
[3]周倩.「以赛促改」的《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储运,2018,(3).
[4]陈秀干.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福建电大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0).
[5]康翠玉.「一带一路」倡议下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劣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
作者 王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