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

作者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在 GDP、税收、就业人数、进出口贸易、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2008 年经济危机以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它的发展却深受资金的制约,解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探究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0802

1 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前进和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中小企业经历着被轻视与否定到被重视与肯定的发展过程。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同时在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处于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的困境之中,投资能力弱,缺乏科学性,管理模式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政策落后、体制不合理以及制度缺失是形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

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就必须全方位的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体系、融资担保体系、直接融资体系、间接融资体系与内源融资体系,多途径、分层次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 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1 中小企业和融资界定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如果劳动因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或者劳动手段),在某个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属于中小企业。而融资通常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2.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2.1 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严重不足

在现代,企业的自有资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扩张投资的需求。据统计,在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 66.6%,其中城镇个体经济自有资金高达 93%,联营经济占 54.18%,股份制经济占 5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的民营中小企业主要依靠业主的内部融资和商业信贷,银行贷款仅占总资金的很小部分。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自有资金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银行信贷供给不能满足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中小企业从国家银行系统获得的贷款占整个银行贷款的比例不足 20%,而 80% 的信贷都给了大中型企业。与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或者集体企业相比,由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所以,中小企业把非正式金融作为主要渠道,以弥补企业的流动资金的不足,但这样却导致了诸如「依靠拖欠贷款来周转资金」、「地下钱庄」等违法行为。

2.2.2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工业企业的财务结构严重失衡,其债务资本率大大高于国际通行的债务资本率警戒水平。

(1)融资比例过低。我们都知道,内源融资有很多其他融资方式不具有的优势:低成本,高效益。在主要发达国家,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不是股票债券或者银行贷款,而是企业的内源融资。但是在我国,所占比例过小的内源融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的内源融资比重只占 29.6%,远不及发达国家。这正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2)间接融资比重过高。

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企业对银行的信贷依赖程度显然要高。在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外源融资中,银行借款与直接融资的比例一般都保持在 2∶1。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这一比例仍然维持在 90% 左右。近年,虽然间接融资的比率在缓慢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相对高的位置。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的融资渠道单一,居民的金融投资方式主要是银行存款;二是企业融资上市的门槛太高,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融资问题;三是我国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不及时代的需求,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相比更是落后。在这种条件下,间接融资就成为了融资的主要方式。

3 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上述数据说明这个老大难问题还没有有解决。中小企业占 GDP 比例很高,是劳动就业的主战场,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大家都看到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但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进展缓慢,原因何在?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内部原因

一方面,企业资信状况不佳,取得贷款支持困难。处于发展和创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史短,资产规模小,无良好的历史经验业绩记录,其信用状况较差,资信等级较低。相比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这种信用状况劣势直接导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放贷时不会将其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另外,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担保能力不足,银行为了提高贷款的安全性,会在贷款中回避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以及完善的财务报表制度,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水分较大。也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放贷时面临着信息不透明的困境,对于其还款意愿和风险情况的评估也就难以获得较高评级。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有关部门的严格管理,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加上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银行不愿意发放贷款。所以中小企业向大银行贷款难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即银行对中小企业未来还款意愿缺乏信任。

3.2 外部原因

其一,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完善,重视程度较低,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也没有硬性规定。其二,缺乏信用担保机制,缺乏专门的金融机构及信贷支持的辅助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多途径、分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市场体系,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变化。其三,交易成本偏高、信息不对称,银行借贷管理体制不健全,程序繁琐,金融机构不尽合理,融资体系的不晚上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为狭窄。其四,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不足。没有足够的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资金,致使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少,资金匮乏,无形之中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其五,没有建立一套能行之有效的分析中小企业信用和风险的指标体系。没有指标体系直接导致银行无法准确判断该企业的风险程度,不能确定是否应该贷款给该企业。

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1)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总体素质,增强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根本上讲,在于企业自身。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使其掌握金融知识和产品经营生命周期,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同时运用金融知识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其次,规范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健全治理结构,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用,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打开银行贷款融资渠道。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散机制和资金补偿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提高融资可能性。首先,归根到底,贷款机构及资金盈余方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原因就是风险太大,贷方极有可能无法收回成本。但是只要建立比较有效的风险分散制度,将中小企业的风险分散、降低,那贷款给大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就没有很大差别。其次,由于担保机构与银行的特殊业务关系,势必导致两者在长期合作中建立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顺理成章地银行面临的风险将有一部分会分担给担保机构。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范围、担保形式、责任分担比例、代偿条件、违约责任、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等等方面等等方面全面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资金补偿机制由于其涉及到至关重要的利益分配问题,理所当然成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作的关键。首先,政策性担保机构要建立起来。政策性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要凸显其政策性、公共性;不可否认,政策性担保机构也有单纯依靠财政预算唯一资金来源引起的不稳定问题。其次,对于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组织,应该在政策上进行引导,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适时采用私募和上市募集等外部补偿方式。另外,也可以吸收企业和社会捐助。

(3)优化中小企业宏观政策环境。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如《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应当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主要包括政府帮助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中小企业风险分散制度、降低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等等。

(4)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行业协会。近几年来,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较快,但必须注意的是,对于我国来说,这种机构毕竟还是处于初创的阶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来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业务制度、资信评价、风险评价等等操作进行规范,这样规范化的管理之后,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自律、风险控制和防范才能有提高。当然,信用担保机构行业协会自身也要有自己的职能定位,目前的观点是,行业协会应该着眼于完善担保体系建设,规范担保行为,维护行业机构的合法权益,提供科学指导,开展企业间交流,完善人才引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于迪.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4):4.

[2]郑学友,赵祥涛,张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07,(6).

[3]张晓彬.浅谈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途径[J].商业研究,2004,(09).

[4]谢杰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新西部,2012,(21).

[5]张优勤.金融危机下再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

[6]朱冬林.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0.


作者 桑晓鹏 郑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