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摘 要:在新媒体大数据环境下,最容易撩拨到的群体就是大学生。而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思维较活跃,接受能力较强,但从单纯走向成这一重要阶段的大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冲击。本文在探析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明建设性意见,促进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68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摆脱了高中「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大学学习与生活环境相对自由,没有高中教育中的以教学为重点的模式,其主要是为了发展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潜力。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量和职业倾向性更高,校园内容多样、复杂;且大学的管理比较放松,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的空间。如今社会已经完全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正在迅速地产生、更新并替换,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依靠学习者来独立学习完成。根据对新媒体社会影响力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微博用户中约达 50% 的群体是大学生。生活在相对安静的大学环境里,许多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大学生常常可能会迷失在大学中,不知道如何用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工作,以至于浪费了大学的美好时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作为传统行业之一,自主学习将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应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促进其自主学习的发展,为自主学习创造出新平台和新空间。
1 自主学习的概念
从 20 世纪以来自主学习才真正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在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计划并积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以建立知识体系用以解决问题。但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从学习的角度和过程来看,自主学习是积极、有用和具有独立性的学习。目前在现代教育领域,齐莫曼的定义更能反映自主学习一词,其认为当学生积极参与三个领域: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时,他们的学习就可定义为独立的。学者周炎根、桑青松进一步解释「自主」一词,这是以学生为自我指导,并调控学习行为的能力和习性。在如今的大学教育中,自学比课堂学习更起到关键性作用。在齐默曼自主学习理论中也提到,自主学习主要围绕着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与谁一起学、在哪里学六个方面来依次进行。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也能体现出学生的学术能力,此过程具有积极主动,高效率和相对独立性。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动力是内在的或自我管理的,选择课程的内容是通过计划来实践或采用自动化教学方法,并且教学时间在既定有效的范围内进行监督教育,能够表现出主动地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与社会环境以,及总结和评估学习成果,最终可以表明学生的学习是完全独立的。
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2.1 途径多元化
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网络平台观看教学课程,或是借助教学网络管理数据库查询、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教师与大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大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网上选课,课程内容丰富,在课后进行线上提交作业和考试,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此外校园文化颇为丰富,如在线网络调查、校园活动投票、校园剧院表演等。
另一方面,由于相对缺乏教师的指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堪忧,这是目前大部分线上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之一。相对于面对面授课,网络授课更缺乏教学的「实在感」,教学氛围不足,学生不能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可行的自主学习计划,网络自主学习后缺乏即时、必要的总结与归纳。
2.2 拓展知识面
目前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每日所涉及的信息量较大,大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当下的信息资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其知识面,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展自主学习。但随着知识面的扩展,所接收的信息有好有坏,大学生就要学会自我筛选信息。
2.3 提高学习兴趣
丰富、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式学习的能力。但新媒体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有时可能会干扰到正常的教学秩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支持的作用。
3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3.1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唤醒学习动机
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业方面具有怎样的自我概念,在没有具体明确学生的性格等方面特征,而学生对自己的特征也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各种教学辅导,往往不能起到预期效果。老师和父母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其的教学理念,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相对于付诸实践的另一个主要困难在于,需要对学生采取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
另一方面,学习动机是帮助学生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在学生自己拥有强烈的动机去自主学习,并解决「我为什么要学习」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享受学习,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用。只有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内部、外部条件,自觉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克服各种不想去学的情绪,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将「要我学」改为「我要学」,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给予自我促进。
3.2 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的动力不是天生的,它一方面来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的责任感。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两个「动力轮子」。作为高校教师和管理者,要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学生钻牛角尖,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而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价值和意义有了正确的了解,才会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自己掌控学习过程,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记忆遗忘规律,学习过后要进行即时复习,学生应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组归类和总结的习惯;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并使用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软件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加强记忆。
3.3 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从大学的教育环境来看,有必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校园中,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玩耍」中获取知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要使大学「课堂」化为「学堂」,让学生在自己专业领域能够进行自我思考,主动理解专业知识的前沿信息并能够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目标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为其指明学习的方向。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网络软件对课内外学习进行自我管理,设定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并有计划性的完成。
4 结论
总之,自主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互联网的「交互性」可被视为实现「课堂互动」的一种技术性延伸。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课程形式,加强学习平台建设,提高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宝琪.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7):35-36.
[2]赵军魁.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审视及对策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4):39-43.
[3]刘瑾,聂晓望.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9,10(11):36-37.
[4]刘玉萍,梁瑞芳,苏旭.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提升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9,(2):86-88.
[5]吴思,张朋刚.「Z 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分析[J].文教资料,2019,(9):161-163.
[6]刘欣然.「互联网 +」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6(7):144-146.
[7]李诗媛,刘增霞,买梦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9,(6):43-45.
作者简介:罗莉莉(1995-),女,汉族,贵州都匀人,心理学硕士,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认知发展与教育;王斯麒(1993-),女,土家族,贵州都匀人,心理学硕士,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作者 罗莉莉 王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