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背景下粤港澳台高职会展教育交流合作研究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台湾回归有重要实践意义,大湾区发展推动了会展教育交流合作,作为职教发展重地,粤港澳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对推动区域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发挥湾区合作优势,加强合作办学;规范联盟发展,推进成果建设;加快网课建设,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创立品牌会展竞赛,扩大赛事辐射面;建立区域实践基地,实现人才联合培养。
关键词:粤港澳台;高职会展;交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02
1 研究缘起
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背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和「一国两制」重要试验田,《规划》的实施对台湾地区的回归与发展具有重大借鉴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指出「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正是我国新一轮改革中的重大机遇。根据《规划》释义,「粤」指代大湾区九市。本研究重点区域为粤港澳三地,并把台湾地区纳入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研究的层次。《规划》第八章明确提出,「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的合作,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高职教育为行业提供较好的实践型人才,满足服务与技能岗位的需求,而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为四地最成熟,具有示范作用。
本研究以会展专业为具体研究学科。《规划》第六章肯定了会展业发展重要作用,以「会议展览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高端会议展览及采购中心的地位,支持澳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展览品牌」。在粤港澳三地带动下,加强对台湾地区会展合作,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分享发展机遇」的殷切愿望。
综上,本研究尝试探讨大湾区合作发展背景和台湾地区回归与融合趋势下粤港澳台高职会展教育,通过梳理当前大湾区广东九市与港澳台高职会展教育的合作交流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探索发展之路。以践行规划精神,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区域通用人才、促进行业融合发展。
2 文献综述
截至 2020 年 12 月 25 日,在知网用主题词「粤港澳台交流」或「粤港澳台合作」搜索得出文献共 37 篇,其中有 15 篇以经济为主题,只有一篇文献是探讨的是教育合作的问题。杨彩英等以就业质量为角度,调研分析山东省高职院校参与港澳台合作交流项目情况,研究发现参加过交流项目的同学愿意再次参与,港澳台与内地教育合作成功性大。
刘毅等通过 GDELT 全球新闻事件数据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量化衡量粤港澳三地关系,认为合作是湾区发展主流,增强互动关系,是大湾区未来的一项长期任务。张久营等提出港澳台交流深入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制度松绑和公权力部门积极配合。陈广汉、刘洋研究了粤港澳从「前厂后店」到大湾区的发展过程,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仅局限于经济的合作互惠,就还会率先在大湾区市县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区域内劳动力、资本等各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成为三地居民「宜学」「宜业」等的共同家园。杜怡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是建设一流湾区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开放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李桦等提出广东高校会展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产业需求,要保障湾区会展行业人才供给。汪曙申认为,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已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逐步获得与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大湾区建设必将更好地惠及广大台胞。
综上,目前有关粤港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教育领域的研究及横向比较相对较少。文献肯定了合作和交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整体方向,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主流。研究多以粤港澳三地为研究区域,台湾地区的并列研究较缺乏。基于此,本文试从整体和发展角度对四地并行研究,以期有所补充。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借助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学术工具,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发展,发现存在问题。田野调查法主要是研究者在粤港澳台的会展专业学习、实践和工作经历,通过专业学习、考察教育实践等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小结。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四地高职会展教育的横向对比,了解现状并发现问题。
4 粤港澳台高职会展教育合作交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会展专业的设立是相关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粤港澳台四地高职会展教育交流合作情况,首先要明确四地会展专业的设立概况。
4.1 粤港澳台高职会展专业开设现状
4.1.1 广东地区高职会展专业开设现状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会展专业归属旅游大类,全称统一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查询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的 2020 年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目前全国共 2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设会展专业,其中开设会展专业学校数量前五的地方按降序排列分别是广东省、四川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山东省,如表 1。作为全国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省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数量较大幅度超前。
广东开设会展专业的 23 所高职,开设地区均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城市。
其中有 15 所为广州学校,占比 65.22%,其余所在城市分别是中山、珠海、佛山、东莞和肇庆。
4.1.2 港澳台地区高职会展专业开设现状
港澳地区。香港职业教育负责机构为职业训练局(以下简称「职训局」),目前在职训局下设的 13 所机构中,有 3 所学院开设高职教育程度会展类专业;澳门的高职阶段会在专业开设较少,目前在澳门只有澳门旅游学院开设了两年制旅游会展及节日管理文凭课程。具体开设学校见表 3。
台湾地区。在会展专业设立的时间方面,与大陆相仿。在台湾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国际经贸研究学会和会展业界的指导下,2004 年台湾地区新北市醒吾科技大学开设会展专业,成为台湾第一个设立会展专业的技职校院。
截至 2020 年 10 月 31 日,在台湾地区技术及职业教育司官方网站搜索,可得 8 所技职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整理如表 4。研究者在台湾地区第一个开设会展专业的醒吾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查询,该校目前已无开设会展专业。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包括专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个体系四通八达,保证了学生多渠道的继续晋升学习。由于进修四技和二技获得的是学士学位,因此,从表格所得,单纯的专科会展专科副学士教育,即二专,只有宏国德霖科技大学。
综上而言,粤港澳台四地高职教育阶段均开设会展专业,广东大湾区城市高职会展设立的数量在全国领先,其中,广州高职会展专业发展最为活跃,综合类的学校基本都开设了此专业。作为专业技术类学校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以航空会展为方向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广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可见会展教育的重视与普及。会展专业设立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展教育的稳定发展,也是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的前提。中国港澳台地区方面,与内地不一样的地方是会展专业名称没有统一规定,因此在专业设置时也充分发挥了多样性,会展人才培养根据当地发展需求而定,能力培养侧重点多见于旅游、设计、商务、酒店、管理等方面。
4.2 粤港澳台高职会展专业交流合作现状
目前,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合作处与初步发展阶段。通过研究者调研,当前的交流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合作办学,人才联合培养;二是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育联盟;三是参加竞赛,促进交流。
4.2.1 合作办学,人才联合培养
合作办学是教育合作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与国外合作方面,全国高职会展相关专业中,仅有一个项目,具体为 2012 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应用英语专业(酒店与会展英语方向)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
截至 2020 年 12 月 25 日,查询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广东高职会展专业与港澳台的交流合作项目为零,相近项目是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应用英语(酒店与会展英语)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以及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17 年与香港公开大学(以下简称「公大」)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以涉外公大项目为例,学生所修的双方承认学分课程中有一门双语课程为《会展策划管理》,需派遣教师到公大全程跟课学习交流一学期并通过考核,获得香港公大承认的执教资格方可在内地学校任教,在教学材料上使用的是公大的全英文资料。虽然不是会展专业的合作,但是涉及会展课程教育。
在对台教育合作办学上,虽无会展教育合作典型案例,但在广东的大湾区九市中,东莞的对台合作可作为典型。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是广东省首个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由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和台湾高校合作开展,该学院 24 名教师中国台湾籍教师就有 20 名,两地联合培养人才。该学院目前设立粤台合作专业 6 个,无会展专业。该学院以「3+1」或「1+N」的合作办学模式,学生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合作高校相关专业赴台进行学习。
4.2.2 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育联盟
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自 2008 年以来分别签署了《推进粤港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粤澳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粤港教育合作协议》《粤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等多个合作协议、备忘录,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粤台教育合作联盟等交流平台,为四地教育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4.2.3 参加竞赛,促进交流
竞赛是促进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职业教育相关竞赛方面,权威的竞赛都是综合类赛事,分别是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但前两者均无设置会展专业项目。在综合类赛事中设置了会展项目的活跃赛事主要有 3 个,如表 5,其中较权威的是 2020 年 12 月举办的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在专门会展竞赛方面,主要有 3 个赛事,如表 6,比赛的主办方主要是地方政府、会展行业组织、企业单位或学校。
5 粤港澳台高职会展专业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粤港澳台高职会展专业交流合作不多,并存在以下问题。
交流合作形式匮乏。就上述调研而言,目前,粤港澳台高职会展专业在交流合作方面主要的形式只有两种,合作办学和设立联盟。第一,合作形式少,渠道不丰富。第二,教育联盟较多,但无统一监管,大多缺乏后续作用发挥与跟踪报道,联盟作用的发挥得不到最大化体现。第三,缺乏网络教育平台。在网络技术与网络教育开始蓬勃发展的今天,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依然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相关网络教育平台缺乏。第四,缺乏实践基地建设,缺乏跨境实习基地和园区。第五,竞赛辐射面较窄,港澳台参赛情况不乐观,缺乏四地公认的高水准、具有号召力的权威赛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设置了展示设计项目,但是赛项主要考察选手设计制图和材料搭建能力,对于会展专业学生策划、展销、沟通服务等能力未能完全得到表达。
5.2 问题成因
问题成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度藩篱,尤其是两岸发展中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第二,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关注和推动力度还不够。第三,会展专业数量不多,目前港澳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会展专业设立不多,合作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第四,合作形式未成熟型,四地间缺乏较为经典的合作案例和模式,缺乏一定的政府相关机构引导和指导。
6 粤港澳台高职会展教育交流合作对策建议
教育的跨境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区域实用性人才,是发展趋势。本研究针对上述粤港澳台四地高职教育合作交流主要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如下初步的对策建议。
6.1 发挥湾区合作优势,加强合作办学
虽然当前四地会展合作办学还未成形,但已具备一定条件和典型案例。
就粤港澳地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推出与逐步实施增强了区域交流,愈发便利的交通为交流合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就台湾地区而言,台湾地区「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第七次教育年鉴》中提出:台湾地区对于两岸关系秉持的原则「两岸交流,文教优先」。
研究者认为,当前可借鉴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涉外」)与香港公开大学合作办学的做法,从课程合作和双语教学两方面起步。由于香港专业课程大多为全英教学,广州高职要做到全英授课存在一定难度,采用双语教学是折中之路。广涉外在与合作学校确定具体某门专业课程后,派遣相关教师到合作学校进修考核,获取合作方承认的双语授课资格后方可开课,学生在内地即可修读两地承认学分的课程。高职合作亦可参考东莞理工学院做法,招揽台湾籍教师灵活任教,丰富教学形式。虽然台湾专科会展教育专业很少,但是四技和二技阶段会展教育发达,可与其发展教育衔接合作。
此外,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教育合作交流,突破制度藩篱,为会展教育合作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6.2 规范联盟发展,推进成果建设
目前合作联盟逐步发展,但是联盟成立后的发展和成果建设缺乏关注和追踪,容易使合作流于表面。建议成立相关管理机制或平台,周期性公布联盟合作建设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6.3 加快网课建设,发挥网络平台作用
2018 年 11 月 24 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在暨南大学成立。截至 2020 年 2 月,联盟院校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港澳高校,门户平台有 800 多门课程,开课单位由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至内地其他省市。在联盟课程平台搜索课程关键字「会展」或「展示」获得两门课程,分别是 fen b 由成都理工大学开设的《会展旅游及实训》、四川旅游学院开设的《展示设计》。不足是截至 2020 年 12 月 25 日,在平台归类的地区检索中,港澳开设课程数量为零,粤港澳网课合作交流仍需继续推进,并争取引入台湾地区课程。
网课平台对于学生而言,是最便捷的学习方式,能通过网络学习到不同地区的不同课程。目前网络发展迅勐,而高职会展教育未能发挥网络优势,粤港澳台网课平台建设和网课合作方面还处于萌芽阶段。两岸四地建设共享资源网课平台,存在一定藩篱。建议成立相关网课审批小组。以香港为例,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于 2018 年 1 月针对拟取得香港资历架构认可的本地及非本地网上课程开设网课评审服务,通过初评、评审、复审三步进行。任何颁授非本地学历的非本地网上课程,必须取得《非本地高等及专业教育(规管)条例》(第 493 章)注册或豁免。
6.4 创立品牌会展竞赛,扩大赛事辐射面
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会展专业教学与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联合四地相关组织,争取并打造高职会展专业缺乏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权威赛事,或加大力度鼓励港澳台选手参赛。典型赛事如海峡两岸大学生国际贸易竞赛,通过组织两岸相关专业学生比赛,增加学生对跨境贸易及两岸贸易的了解。在会展专业能力考察方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为例,赛项可从单人赛转换成团队赛,具体项目分为展示设计,策划和营销服务,综合考察行业能力。
6.5 建立区域实践基地,实现人才联合培养
区域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助力区域人才交流和培养。2016 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青团广州市委指导的台湾青年之家揭牌;2019 年珠海「港澳青年实习交流基地」成立;同年,佛港澳青年融创基地、禅港澳青年交流基地、国际青年发展联盟佛山基地在佛山挂牌。粤港澳台实习交流基地正在完善,但是与会展专业匹配对口的实习交流不多,应打造典型,为四地会展人才培养提供实际发展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推进了三地的交流,规划对台的实践意义和台湾的必然回归促使粤港澳台四地的合作交流提上研究日程,区域通用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粤港澳台人才的交流应打破藩篱,树立典型,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性提供良好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1,2019:2.
[2]杨彩英,毕琳,张宁宁.山东省高职院校参与国际暨港澳台合作与交流项目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高教论坛,2015,(12):114-117.
[3]刘毅,王云,杨宇,等.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及其互动关系[J].地理学报,2019,74(12):2455-2466.
[4]张久营,寇子春.关于深化港澳台交流的一点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6):39-42.
[5]杜怡萍.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04):1-5.
[6]陈广汉,刘洋.从「前店后厂」到粤港澳大湾区[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11):19-24.
[7]李桦,黄蝶君.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66-70.
[8]汪曙申.大湾区机遇,台湾莫错过[N].环球时报,2019-03-04(15).
[9]孙琳,郑锡聪.海峡两岸会展交流与合作之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8):72-76.
[10]李艳芬.港澳台高职教育体系衔接对广州高职人才培养的启发——以会展专业为例[J].中国会展,2020,467(11):61-6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YGL201855)。
作者简介:李艳芬(1985-),女,汉族,广东韶关人,硕士,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展、旅游。
作者 李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