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主义理论对会计教学的启示

作者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对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阐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会计教学实际,探索了一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会计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88-02
会计高职教育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会计教学。高职教育既具有高教属性又具有职教属性,而且更注重职教属性。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學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探索建立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目标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当务之急和核心任务。
而以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 、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对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本人结合自己的会计教学实际,试着探索一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会计教学改革。
1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或抛锚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等。
2.1 随机通达教学模式(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是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在各次学习的情境方面会有互不重合的方面,而这将会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这种教学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而是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及具体情境中,涵盖充分的实例(变式),实例同时涉及到其它概念。
2.2 情境教学或抛锚教学模式(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
情境教学或抛锚教学首先是指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Cunningham,1991)。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authentic task),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强调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学科间的交叉。其次,指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展示专家解决问题的类似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习者的探索。由于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出学习的效果(Merill,1991),情境教学采用“一体化”测验(Test integrated),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价(context-driven evaluation)。
2.3 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是借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来形象地说明教学的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习者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Slavin,1994)。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习者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2.4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模式
合作学习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保留节目。这一理念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合作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
3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会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等弊端。教师满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把知识本身看得太重,重得几乎就是一切。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灌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会计专业课时少,会计改革而颁布的新法规和会计准则,也没有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所学知识总是滞后于会计改革。在会计教学中,教师重点介绍会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学生作业“依样画瓢”,使会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虽然现在有些学校建立了会计实验室,但实验内容比较简单,表现的经济业务不全面,样板性不强,会计案例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同时,因大部分会计教师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教学,没有在实际单位锻炼,缺乏对会计核算和管理整个过程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也就无法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空对空,学生学起来就乏味,没有兴趣。
3.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第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不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第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学习与自身发展的主体,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第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合作学习,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激发每个人的灵感和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第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项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3.3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教学设计)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时,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兴趣激发。
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学习精神的养成,比学习方式、 技巧的掌握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有更持久的影响。”兴趣的激发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的体现就是要与时俱进,并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引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激发就是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或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问题情景要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必须要考虑怎样学,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由于会计的专业课程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习者必须借助实践对象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设计各种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起学习兴趣 。例如在审计课程的教学中,当讲授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时,老师可设置如下情景:将授课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成为一家企业,然后结合角色扮演将学生按组织机构分组,分别承担不同部门的角色,进行从接受顾客订单到发货收款等销售与收款的全过程的仿真扮演,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表现出各个环节的相关内部控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最后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比,选出最优表演组。通过上述问题情景的设置,能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互过程中去理解所要学习的主题。
(2)鼓励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合作学习。它发生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包括与教师的合作、与同学的合作等。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而且还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使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和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同伴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关系转变为更有建构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在讲授收入的会计处理时,将授课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一小组的成员合作完成设计有关收入方面经济业务的题目,然后各组之间在互相交换后,每组成员再合作完成所抽中的其他小组设计的收入方面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即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最后由各设计小组对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总结出来的知识远远超出课程本身的内容,这样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晓娟.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财会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2]俞航.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3).
[3]刘晓峰.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几点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09,(10).
[4]李海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财经院校教学方法改革[J].高教论坛,2009,(9).
作者 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