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正在进入商业浪潮

作者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格萨尔”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说熟悉,是因为“80后”甚至“90后”或多或少都会在课本中接触这个词;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格萨尔王传》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对于我们民族和世界的意义。
如今,在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已经跨越了民族的界限,成为我们国家精神宝藏中异常夺目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藏族史诗《格萨尔》”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项成果固然可喜,但同时也在提醒着世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格萨尔”文化在今天的传承和发展,而不仅仅只是为它千百年前的辉煌赞叹。
幸好,有一批独具慧眼、热爱英雄、热爱“格萨尔”文化的人开始用各种新思路、新方法去传承和发扬它。除了“抢救”和“保护”草原上的原生态文化形态之外,他们要让更多草原之外的人去了解“格萨尔”,热爱“格萨尔”,让这部伟大的史诗走出草原,走出藏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他们想把“格萨尔”变成网络游戏的主角;想把那些宏伟的故事用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想让文字穿越时间的隧道,用全新的理念把史诗完整地再现在世人面前。
当然,把一部活在草原上的口头巨著转换成现代人能够接受的各种娱乐形式,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6年5月至7月间,新华网和其他许多媒体纷纷报道,继《宝莲灯》之后,我国即将推出另一部动画大作。著名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改编成的高清数字动画电影《格萨尔王》,已进入前期制作阶段。担纲制作这部电影的是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剧本的创作由北京格萨尔学推广中心负责。小樱桃卡通公司已经成立《格萨尔王》重大项目专题组,并邀请国内藏文化研究的专家教授、“格萨尔”研究的权威学者参与动画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为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下发《格萨尔王》摄制电影许可证。据小樱桃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部动画大片全长90分钟,总投资约2600万元,制作周期18个月,原本预计2008年上映。但时至今日,这个项目杳无声息,小樱桃公司的负责人已经不愿再来谈论这个项目。尝试了而没能成功的例子不止这一项,用著名学者降边嘉措的话说:关于格萨尔的项目起起伏伏,中间的经历太坎坷了。
但是毕竟,“格萨尔”是一个太诱人的题材,前人探索的实践经验,可以给后来的人以启发,大家相信,“格萨尔”题材向现代市场的转换是可以出现如火如荼的新热潮的。
“格萨尔”网络游戏
让格萨尔成为网络游戏的主角,让那些波澜壮阔又感人的故事穿越时间的隧道,用全新的理念把“格萨尔”做成网络游戏?早在2007年,作为格萨尔出生地的四川省甘孜州就与四川阿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筹划将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创作成网络游戏。时任州委宣传部部长的王怀林表示,以开发成网络游戏的方式宣传格萨尔文化,是甘孜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阿兰公司董事长阿兰说,网络游戏以其通俗、趣味、直观的表现方式,被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所广泛接受,而当今的网络游戏多而繁杂,其中又以外来文化为背景的游戏为主流,国产网络游戏一直不景气,尤其是少数民族题材的网络游戏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们拟推出的这款以《格萨尔王传》为背景的网络游戏,力求将甘孜州各地‘格萨尔’文化资源和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既填补国内少数民族题材游戏的空白、占领相应市场,又能推广‘格萨尔’文化旅游资源。”当时据阿兰介绍,开发这样一款网络游戏的投资将超过千万元,公司正积极进行前期筹备工作。如今,阿兰公司已经放弃了这个项目,公司领导层也不愿就此话题接受采访。但甘孜州方面倒是一直坚持着要继续实现既定的目标。
甘孜州文化局韩局长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甘孜州设计“格萨尔”网游项目的主要理念就是发掘文化内涵,推进和谐社会。韩局长认为,把“格萨尔”作为项目主题,一是出于民众精神生活的需要——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希望能把像“格萨尔”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去了解传统文化,并以此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对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格萨尔”史诗文化日趋受到关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格萨尔”,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动力和督促,怎样更深入更广泛地推广“格萨尔”史诗文化成了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第二点,是因为考虑到广大的文化市场发展空间。文化市场的崛起给了我们很多新思路,为我们传播“格萨尔”文化打开了更大的一扇门。
韩局长说,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将传统的“格萨尔”史诗文化融入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相当有益,其文化产业发展也一定前景广阔。当然,我们也考虑了网络游戏这种载体的可能性。我们发现,“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网游背景,而且非常励志,玩家在游戏中完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网游的受众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方面。接触网游的人一般年纪不大,他们把玩网络游戏作为一种休闲方式。但是,现在的网游质量参差不齐,背景故事多是胡编乱造。“格萨尔”的故事却完全不同,它结构宏大,并且具有极高的文学历史价值,游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传播“格萨尔”史诗文化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然,要真正把握“格萨尔”这一形象,需要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制作人员对“格萨尔”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格萨尔”史诗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传播形式和独特性等的把握。只有他们深入地了解“格萨尔”,才能制作出最具有说服力的好作品。由于史诗所记述的内容年代距离我们很遥远,诸多的情节和形象需要我们去提升和提炼,通过众多的信息汇总,最后才能梳理出一个较为成型的形象。另—方面,如何把史诗中的内容和网游这种形式结合,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方面。网游很注重互动性,所以,让史诗中的人物情节和玩家互动起来,是融合内容与形式的重点。韩局长还介绍说,剧本创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应该说,项目的开发正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中。如果“格萨尔”文化通过网游形式投放市场后,能真正迎合受众的需求,一定会有好的前景。而且,这是对“格萨尔”史诗文化传播一次新的尝试,我们对这一形式的前景充满信心。
“格萨尔”全彩漫画集
大型全彩漫画《格萨尔王传》根据降边嘉措和吴伟共同编撰的《格萨尔王传》改编创作,总策划金永彪为东方巨圣(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据金永彪介绍,巨圣公司以绘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内容的漫画见长,此前制作出版过《中国神话》10卷本。之后通过研读,看准了《格萨尔王传》是不可多得的漫画素材。金永彪说,“格萨尔”史诗有动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人物个性。“格萨尔”史诗中曲折动人的故事始终在充满神秘色彩的藏区迂回蔓延,其独特的自然和民俗为漫画的创作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背景空间。史诗里,众多人物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外表特征,这使得以人物的鲜明特征延续故事情节的漫画创作锦上添花,让漫画自始至终都充满炫目的跃动感。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民众对《格萨尔王传》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但卷帙浩繁的长篇巨制使得人们很难全面了解格萨尔王故事的全貌,直到几年前降边嘉措和吴伟整理的中文译本出版,一部分人才得以揭开《格萨尔王全传》的神秘面纱。而格萨尔王传漫画作品的问世,将使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以便捷、快速、愉悦的阅读迅速了解这一伟大经典,使格萨尔王传这一属于全世界的中华民族伟大文化遗产为世界所瞩目,对国外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伟大具有积极意义。
实际上,东方巨圣(北京)公司从2004年起就开始研究“格萨尔”漫画项目,原计划制作10卷本,后经与专家反复磨合,最终定稿为5卷本。这套漫画的第一版将于2011年1月由海豚出版社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金永彪说:《格萨尔王传》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引起世界各国民众对这一伟大人类文化遗产的关注,西藏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包括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都会成为全球各国人民渴望了解的神秘领域,这就为《格萨尔王传》漫画版的未来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相信,漫画的出版将是《格萨尔王传》传播史上的一件盛事,也将是我国动漫发展史上的盛事,必将在国内乃至全球漫画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英文版漫画的出版只是我们做的第一步,此后,我们希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青少年都能通过漫画了解“格萨尔”。
容中尔甲即将推出“格萨尔”专辑
继深情而又奔放的单曲《格萨尔王》之后,著名歌手容中尔甲即将推出以“格萨尔”为全部内容的个人专辑。整张专辑13首歌,讲述容中尔甲心中的“格萨尔”。第一首歌是《牧人》,歌唱这部活在草原上的英雄史诗,第二首歌是《青蛙与少年》,唱给遍布在草原上杰出的说唱艺人。之后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比如《降临》讲“格萨尔”从天界降生到人间;《迁徙》讲“格萨尔”遭流放,继而将流放地经营成了一块水草丰沛的乐土,他部落的人们跟着他来到新的地域安居;《赛马称王》讲觉如(少年“格萨尔”的名字)参加岭国的赛马,—举夺魁,成为领国大王“格萨尔”的故事。《兄弟》讲述“格萨尔”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嘉察协噶之间的情义;《情歌》讲“格萨尔”与爱妃珠牡的故事;《美丽的姑娘》讲“格萨尔”与爱妃阿达拉姆的故事,《出征殇》是专辑中唯一一首与战争有关的歌曲,《阿妈》是讲“格萨尔”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拯救》讲“格萨尔”去地狱拯救母亲、爱妃和将士们的灵魂;《怀念》既讲述返回天界的“格萨尔”怀念在人间的岁月,也讲述草原人民对“格萨尔”的无限怀念,充满了更丰富的感情色彩。
容中尔甲说,我心目中的“格萨尔”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士一样的人物,他有神性的一面,表现为非凡的降生和超人的本领。但他同时也有很人性的一面,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他渴望和平。他有孝心,有爱心,和普通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史诗里讲了他的许多爱情故事。我把“格萨尔”理解为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他身上有超越现实的一面,同时也有现实的一面。我创作的是我所理解的“格萨尔”。
为了这张“格萨尔”专辑,容中尔甲和音乐人陈小奇、小胖、诗人二毛等组成创作团队,接触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草原上的说唱艺人,整个创作用576年时间。容中尔甲透露,这张专辑的音乐风格与他自己以往的音乐完全不同,也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冒险,对歌迷的忠诚度是一种考验。这张专辑的音乐风格属于世界性的,融合了一些说唱元素,同时大量地运用了藏族民间乐器,在前期的音乐定位上就大大超越了从前,经过6年的不断摸索和完善,音乐水平和质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国内一流。
说起为什么要用专辑来演绎“格萨尔”,容中尔甲表示:“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的,也是中国的精神财富。但目前大家了解得还很少,尽管有很多说唱艺人在不停地唱诵,但草原之外的人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他自己以前也就是在课本中学到过简单的一句介绍。作为一个藏族歌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演艺方式把“格萨尔”唱出草原,让人们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让人们能回过头来好好看看自己的文化中最根本的东西。
这张为人们所期待的专辑全部的音乐制作都已完成,目前在进行后期的文字整理和包装工作,有望在元旦期间或春节前夕能够与广大听众见面。
影视制作打造“格萨尔”工程
影视剧导演杨韬从1994年开始接触西藏题材,拍摄过电视剧《拉萨往事》、《雪域天路》和《格达活佛》等,曾经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一待就是几个月不下山。他看中了“格萨尔”题材。研究了大半辈子“格萨尔”史诗的降边嘉措对他说:如果说汉族的名著拍得差不多的话,这个藏族名著—直没有很好地搞。以前搞过一些,比如青海电视台拍过电视连续剧,但受时代的限制,在今天看来,是很不成熟的。现在到了认认真真坐下来好好搞的时候了。之后,他们邀请了影视制作投资人唐明,共同组成了一个班底。
唐明曾经参与电视剧《闯关东》的投资,并独立投资电视剧《走西口》和《雪域天路》。唐明对大的走向的题材特别关注。当他知道“格萨尔”这样一部表现藏族从古代就活在草原上的名著,他马上表示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他把降边老师著作的上下集全看了。他说,我还只是粗浅地看了看,就感到非常震撼,我愿意为藏族人民做这样一件事。唐明知道这个项目投资比较大,预计全部下来需要两三个亿。但是,终究不是一次性投资,而是一步一步地投,他说他有办法能把这件事情做到底。唐明和杨韬、降边嘉措达成了共识,“格萨尔”要作为一个工程来做,而不是单纯作为电视剧来完成,要做就把动漫电影、电视剧、真人版电影全部做下来,这样才不浪费这个题材。
他们认为,“格萨尔”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能轻易动,要掌握好一定的节奏。目前的计划是先搞动漫电影,因为动漫电影的故事结构要单纯一些,运作方式也相对简单。在启动动漫电影的同时,可以给自己留出一个研究和酝酿电视剧、真人版电影的时间和过程。这个过程中,首先是要对史诗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有更好的把握,同时需要建设适合于史诗场面的影视基地。这个影视基地,要对很多环境进行再造,除了自然环境的选择之外,主要是对建筑和其他表达文化积淀的东西进行选择。而且,考虑到这样重大的一个藏族题材,不能仅仅是单纯打造一个基地、一种环境,还应该考虑这个基地将来再生的可能性,也就是作为成熟的文化展示和变成旅游项目的可能。他们认为,动大了,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节奏必然要扎实,要一步一步走。从简单的服饰,到古老的民俗以及延續至今的风俗习惯,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符合当今的审美观念。所以说,“格萨尔”项目是一个工程。杨韬导演和降边嘉措都是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协会的理事,他们认为,自己对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这项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就是到广电总局申报立项,立项之后就要落实剧本。杨韬导演为考察这个项目已经去了西藏和青海、四川的藏区,除看场景外,也和各地政府接触商谈。结果是,各地政府一听说他们要搞“格萨尔”项目,都表示非常欢迎,愿意给予大力的支持,甚至都抢着,希望把影视基地建在自己的地区。只要在今年年底之前能批准电视剧、电影和动漫其中的一个项目,这边就能够正式启动,希望在年底前就几个大的方向性问题能做出决策。
当然,国内的动漫市场情况是比较严峻的,因为动漫所需要的投资比较大,单靠国内市场很难收回。所以,操作的模式必须要跟海外的市场结合在一起,比如说,要跟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甚至要跟欧美方面的制作商一起合作,成功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从内容上讲,目前所设计的动漫、电视剧、电影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动漫的结构方式跟电视剧的结构方式不—样,电视剧的结构方式跟电影的又不—样。动漫更卡通一些,童心要多—点,它需要按动漫的规律讲述故事。电视剧需要冲突,需要戏剧,需要把故事讲得起承转合,讲得跌宕起伏。电影的结构又不一样,电影是准备拍上下集,或是上中下三集,每部电影90分钟,比较浓缩。导演和投资人设计的流程是,把电影放在最后,希望通过30集或50集的电视剧把情节铺开,之后再进行浓缩。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是需要几套班子来搞,降边嘉措老师从题材等各个方面作为总的控制。各个品种样式形式不一样,但精神内涵还是一致的。
杨韬导演介绍说,他们的“格萨尔”创作的主旨框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英雄主义。“格萨尔”是个伟大的英雄,是一个让人们景仰的人物,只是它有更多的神话色彩,有一些类似《封神榜》的元素在里头,它把藏族人心中的英雄神话化了,这种神话特色恰恰是它的成功所在,是它构成一个非常主题的前提。
而且,杨韬导演认为,“格萨尔”这个主题与我们当代的文化是有交接点的。“格萨尔”是一个热爱人民的英雄,他为人民做出了很多仁慈的事情,“格萨尔”不仅仅是藏族人民的英雄,这部史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杨韬说:改革开放30年,年轻一代就30岁了,他们身上英雄主义的东西太少了,我觉得应该要呼唤。如果他们因为逆反心理,对我们的近代史不能完全理解的话,神话里的内容,作为遗产,让他们去吸收这些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方式也是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我觉得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做的这些很有必要。除此,我有点过激的看法,近些年的宣传更多的是为了配合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精神文化上做得很不够,很少有精髓的东西出来。那么,孩子们的思想该依托什么?别人有阿童木有机器猫,中国有什么?我们所做的“格萨尔”,哪怕是只对孩子们有吸引力,也有价值,能让他们从小就培养英雄主义。
还有一个方面,杨韬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了解。藏族是一个极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我觉得我们对他们了解的还是太少了,猎奇的阶段还没有过去。他们宗教方面的内容不一定好消化,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个环境,他们把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都融入到了宗教生活里,而且,并不一定完全是唯心的。我觉得把人和自然的位置摆得最好的是藏族,他们在那种大自然里生存,非常不容易。他敬畏大自然,他就尊重大自然。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哲理对内地,对全世界都是有益的。“格萨尔”历经千年都是这么传诵的,而我们现在刚刚认识到。我们想用三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我们是下了决心的。
作者 赵玉嘉 袁清湘 尼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