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是否可以走出草原文化生态

作者
生活在雪域之邦的黑发藏民,遭受深重的苦难;天神发慈悲心,决定派格薩尔到人间,降妖伏魔,造福百姓;于是,格萨尔在岭国诞生,之后是赛马称王,降妖伏魔,救护生灵,安定三界。其间大小数百战,岭国山下,战旗飞舞,刀枪并举,马嘶人喊,激越慷慨。在生生死死的战火中,有壮士悲歌,也有儿女情长,一场场气吞山河的神魔大战,宛如一幕幕雄浑壮阔的历史剧和充满奇异想象的神话剧,英雄、美人、圣者、魔王、暴君、奸臣等纷纷登场……在如歌的行板中,在妙音神曲的合奏中,英雄最终功德圆满,完成统一大业,回归天界。一部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就这样活在说唱艺人的口中,活在广阔的草原上,活在每一个藏族人的心目中。
但是,“天界”在哪里?主宰“天界”的“神”是什么神?他们怎么知道“雪域之邦的黑发藏民遭受深重的苦难”?为什么“派格萨尔到人间,而不派别的神佛?”为了回答这许多疑问,那些与农牧民群众有密切联系而又具有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民间艺人们,不断地编出各种故事来回答自己受众的疑问。在漫长的传播中,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对雪域高原的审美感受,以及多种多样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俗文化精神都编织进了这悠久的古歌中。由于获得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哺育以及民间艺人心魂系之的天才创造,史诗由原来的几部,滋芽引蔓,生机蓬勃,拓章为部,部外生部,可谓气势磅礴,卷帙浩繁。
有人说,格萨尔是通过赛马登上岭国的王位,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英雄业绩。赛马在他的一生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古代藏族人民就普遍开始赛马,图个吉利,这是“岭国遗风”。但也有人认为,藏族先民早就有举行赛马的习俗,因为藏族本来就是马背上成长的民族,《格萨尔》只是延续和展示了这种传统。其实,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强调了整部史诗赖以生存和流传的千年不变的草原文化背景。
在今天,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青藏高原的草场上也发生了文化生态的变异,有人看见,英雄的时代正离我们远去。但同时,新的商业行为的触角要伸向历史的纵深处和地域的最辽远处,于是,《格萨尔》以新的姿态走出草原,走向现代人的娱乐和精神生活。只是,这种新的姿态是否能够传达草原上的巨幅史诗所独有的文化内核,这一点还有待人们耐心地关注。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