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石窟的出尘之美及文化浪漫

作者
在藏文化专家学者的权威解读,藏文化研究人的积极探索,西藏自治区各文物保护单位的支持帮助,本刊记者的实地寻访下,本期“西藏石窟”专题,得以与读者见面了。
妄敢称这是一次有意义和价值的归纳与整理,但于一座座隐埋在世界屋脊上那些璀璨的石窟瑰宝而言,这是一件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著名藏学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在受邀为我们撰写西藏石窟的总稿时兴奋地说:“长期以来学术界和社会上都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一提石窟艺术就只知道丝绸之路和中原的石窟,而将西藏视之化外,这是相当不正确的,今天你们有这样的眼光和胆识做一个西藏石窟的专辑。”
眾所周知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佛法东进,成就了中国灿烂的三教文明。所谓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三家,其中佛教属于外来。佛教传入的时候,石窟作为一种富有宗教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集建筑、雕塑、绘画等大成于一体,在中国各地遍地开凿,成了承载及传播佛教文化、文明的载体。西藏石窟分布之密集,隐藏之深远,造像之生动,壁画之精美,风格之独特,现存规模之庞大,都值得世人称道。更加重要的是,西藏石窟的发现,弥补了佛教石窟寺从南亚印度、西域到我国内陆地区分布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西藏佛教与西藏佛教石窟寺的兴盛,说明历史上西藏这一广袤区域,与印度、尼泊尔、锡金及中国内地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延续且富有活力的文化互动空间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例如,在阿里发现的东嘎和皮央石窟壁画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其规模甚至超过敦煌,其壁画的精美程度让我们的撰稿人范久辉“在拍摄时不知道如何开启镜头,回来后每次看到照片都忍不住泪流满面”。还有近年西藏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的发现,被誉为“2011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恰姆石窟,由日喀则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定结县开展“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之时发现。2009年,13次进藏的作家、学者、摄影家赵春江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得以进入石窟,震惊之余,他用手中的相机艰难采撷到部分图像,并最终呈现出来,引起世人的轰动。还有其他许许多多或大或小的石窟遗存,构成了一道展现古代西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人民社会生活现实以及佛教辉煌的历史人文长廊。
本期专题内容,正是要纠正偏见,将西藏这些鲜为人知、生动的石窟遗迹呈现给读者,把西藏石窟的艺术经典和成就奉献给大家。石窟时常被学界称之为“凝固和沉默的信仰”,西藏石窟是散落青藏高原上的出尘之美以及文化浪漫,虽然因为研究的困难程度和复杂性,学者专家们现在还尚未就西藏石窟中的许多问题形成结论性的意见,但我们更愿意看到其“凝固”和“沉默”被打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学术研究和探讨变得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同时,也将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纳入到长期的规划上来。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