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要受不偏不倚的调查审判

近日,绵阳人王勇拿到了判决书,法院认定他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但主观目的是见义勇为因此免予刑罚。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 2015 年 10 月 16 日讲起。
当天晚上 10 时许,王勇在经开区看到一个小伙抱着一个小女孩,以为对方在「抢娃娃」,于是立即追上去质问小伙。小伙回答:「我就是抢娃娃,关你啥子事?」王勇一怒之下,一拳打在小伙的面颊上,小伙应声倒下。后王勇又用脚踢小伙,围观群众听说小伙是拐孩子的,也用脚踢,致小伙当场死亡。
原来,这个「抢」孩子的小伙叫高军,为了帮女友争夺她与前夫的孩子的抚养权,他趁小孩独自上厕所之机,将小孩抱走,恰好遇上王勇。王勇以为高军是人贩子,遂发生了上面所述的不幸一幕。
不少网友敬王勇「是条汉子」,并忧虑地表示,「见义勇为为什么要承担法律后果?」「以后谁还敢见义勇为了?」还有人为他赔偿的 8 万元「喊冤」。细思之下,这样的逻辑存在大大的纰漏。

徐老太与「南京法官」的阴影还未彻底散去,「扶」与「不扶」的话题仍不时在公共空间荡起涟漪。我们讨论得越多,就越觊觎见义勇为的英雄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渴望正义,乃人之常情,人们制造出来的各种「侠」便是对义士们「逍遥法外」的一种妄想。在电影《蜘蛛侠》《蝙蝠侠》《复仇者联盟》中,常会有一条隐藏的并颇具张力的线索,即探讨英雄有没有僭越法律的权限。回到现实,同样要追问,当道义与法律相悖时,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是检验国家律政传统的试金石。
2009 年 1 月 15 日,全美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机 A320 从纽约飞往北卡罗纳州。起飞两分钟后遭到了鸟群撞击,两个引擎同时熄火。机长萨伦伯格意识到飞机无法安全返回机场,自行决定紧急迫降在曼哈顿的哈德逊河上。
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商业客机首次成功迫降于河流上,且机上人员无一伤亡。「哈德逊河奇迹」一时间传遍全世界,英雄萨伦伯格受到各地人们的赞扬。人们以为等待他的是隆重的表彰大会和领导的亲切接见。但不是,等待他的却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长达 15 个月的调查。直到次年 5 月 4 日 NTSB 通过严苛的调查取证和实验室反复的模拟,才发布长达 213 页的调查结果,宣布此次事故为意外事件,最终裁定萨伦伯格当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免于被起诉。
NTSB 严苛的调查程序在群众热切的英雄唿声中,显得如此「不识时务」、「不近人情」,但是,这正是一个拥有深厚律政传统的社会重视程序正义的体现。而萨伦伯格扛住了所有调查,其「英雄」的名头名副其实。
英雄,也要受不偏不倚的调查审判;对应的「恶人」,也应该将其置身于这种无倾向性的司法体系之下。当然,程序正义并非万灵神药,也会制造诸如「辛普森杀妻案」的疑罪从无。可是,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经验都在昭示,只有对英雄与「恶人」都不偏不倚的司法体制,才能保护每一个公民免受冤狱之害。
王勇事件后,也有理性的声音追问:群众已经控制住高军后为什么没有让警察、司法介入,而是对其施以拳脚并最终致其死亡?为什么殴打高军的群众没有受到调查审判?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作者 曾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