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逃」兵

作者
作者

周末和两个高中好友聚会,聊及彼此的工作,颇有感慨。

学医的朋友正在医院见习,她的专业是麻醉,在医院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术室度过。虽然很累,但她并不后悔选择了麻醉。当她说起选择麻醉专业的缘由时,我很是惊讶。

导师曾建议她,可以调配至肿瘤科,招生名额比较多。这个专业前景好,但她拒绝了,因为她不想和病人、家属直接打交道。

她讲述了两起在实习期间见到的医闹事故。事故中,医护人员都被病人家属打了耳光。朋友说,有两方面让她觉得寒心:一是病人家属的不理解;二是医院方的不支持。「病人一闹,医院就想赶快压下来。他们有时不会追查真相,而是直接处理当事医务者,以缓解家属情绪」,朋友解释到。

这让我联想到最近顺丰快递小哥被打事件。顺丰对此事的回应是「顺丰会照顾好这个孩子」,并唿吁大家尊重快递小哥。朋友吐槽到,快递员被打,公司负责人可以义正言辞要求道歉;医务人员被打,很多时候只能忍气吞声。

与其担心被病人刁难时得不到医院支持,还不如一开始就选择纠纷稍微少一点的科室,即使工作强度会大一些也能够接受。这就是朋友的理由。

另一个朋友也有类似的抱怨。她任职于一家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平时通过电话推广各类保险和理财产品。虽然产品正规,但朋友却很容易被贴上「骗子」标签,经常遭受客户的质疑甚至谩骂。「不过电话销售比店面销售好,打电话无非言语上的表达,不像横眉竖眼的愤怒、当面噼头盖脸的指责那么难受。」这是她不愿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理由。

两个朋友的经历反映出一种尴尬,权利得不到维护时只能避免被伤害,伤害避免不了时只能选择更易承受的一种。而这种近似逃兵的做法不免让人感到既无奈又遗憾。遗憾的是面对压力,部分职场新人的第一选择居然是回避,而不是勇敢面对。作为 90 后的年轻人,应葆有激情,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不然,这个社会还如何指望你们呢?


作者 车雨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