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病,真能被吃回去?

「国 庆期间,我在北京密云的一个小旅馆审读张悟本的稿子,我就按照张悟本说的办法安排饮食,每天几乎都吃生拌长条茄子配大米饭,我想吃饭总比吃药好吧。一个月后,我血糖下降了,这验证了张悟本的的方法有一定的食疗效果。」2010 年,养生类书籍处于黄金时期,贺雄飞结识了张悟本,他决定集中精力推张的这本书。
作为一名颇有知名度的民间出版人,贺雄飞意识到,养生书已经泛滥成灾,不起一个吸引人眼目的书名,图书难以出位。而好的书名一定要具备时代性和实用性,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好了,很多病是吃出来的,养生书必须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建立一个「革命性的理念」。灵光闪现间,「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印在了他脑海中。

就此,本世纪初的现象级畅销书从「胎动」到有了自己的名字,而它的成败与一代民间「养生名医」的起伏命运重叠。
菜农的摊位上都在卖「神医」的畅销书
贺雄飞第一次知道张悟本的名字是在 2009 年 9 月下旬,当时,他的一名朋友找到他,说他们策划拍摄了一套名为《大国医道》的电视专题片,希望由贺雄飞来策划出书。
「我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当时看了一点《大国医道》中关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的张悟本演讲光盘后,很振奋。张悟本说,有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必终身服药,通过食疗和餐后运动就可以改善和治愈。」贺雄飞告诉廉政了望记者,他随即按照张悟本书中的食疗方案进行自我实验,仅仅一个月血糖就下降了至少 1.5 个点。
2009 年 11 月中旬图书推出后销量平平,当当网第一次勉勉强强地要去了 40 多本书,民间渠道的发行员一见到贺雄飞就发牢骚,大概认为这本书也没搞头了。贺雄飞没有放弃在各种订货会上的卖力推介,期间,他和张悟本见过两次。张悟本给他的第一印象是「真诚」「友善」,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会无厌其烦地回答。
令贺雄飞印象深刻的是张悟本的口头禅:「这太简单了。」当时的张悟本的确达到了化繁为简的「境界」,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不论是治疗近视、高血压还是癌症,白萝卜、绿豆和长茄子药到病除,他声称多次用它们治好了肺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炎等数十种常见疑难病症。
到 12 月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开始在书市上发热,当时,北京周边的菜市场上,不少菜农在蔬菜摊上摆着卖 5 元一本的盗版书,几乎供不应求。出版社印的第一版的 5 万册也很快售罄。
「印畅销书就像印钱一样。」贺雄飞说,到春节前市场要货量激增,需要加印 30 万册,印厂忙不过来。再加上 2010 年 3、4 月张悟本登上湖南卫视和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更为火爆,到 5 月份销量飚升到 200 万册。
「京城名医」张悟本的悟本堂被医患踏破了门槛,1800 元的号排一年,300 元的号排到两年,加号收取 2000 元挂号费不砍价。他在媒体上「唿风唤雨」,凭借一己之力搅动绿豆价格——3 元左右一斤的绿豆当年飙升到 10 多元一斤,一度成为稀缺农产品。
绿豆治疗疑难杂症甚至癌症的论调甚嚣尘上,「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的「食疗养生」令拥趸趋之若鹜。零星的反对声音,无法阻止张悟本的火爆。
「天价挂号费」「绿豆价飙升」让张悟本一时成为舆论焦点。2010 年春夏之交,有媒体曝光张悟本的学历、履历、头衔均有造假嫌疑,几篇「打假」重磅文章推出后,相关管理部门介入。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卫生部否认张悟本「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的身份,工商和卫生部门突查悟本堂……「神医殿堂」就此关门大吉。
2012 年 5 月,因「错别字太多」,《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陆续从各大书店下架,从此之后,养生书成了不少出版社的禁区。
「神医」圈粉,谁是帮凶?
在张悟本事件平息后的 2012 年底,廉政了望记者曾与贺雄飞谈起这件事情,当时他有一些惋惜,倒不完全是因为这本「狂销 200 万册」的超级畅销书被「禁」,而是因为他觉得张悟本这个人「还不错」。

如今,贺雄飞也说不清楚张悟本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他的书是按照常规套路推介的,没有用买榜那些「邪门歪道」。「如果他的学历没有造假,他也没有收那么高的所谓『挂号费』,而且挂号没有到 2012 年,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谁也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了。
「吃出来的病,还是进医院治吧,如果一本书能治百病,要医生、医院干吗?你说对吧。」 一名热衷于养生的退休干部曾是张悟本的「信徒」,他一边刷着手机一边搓着颈椎对记者说,「早不看书了,报纸也懒得读,现在手机上啥没有?」
不过,哪怕是悟本堂关门、张悟本销声匿迹之后,他曾经的一些拥趸仍然坚信他的某些养生疗法。一名研究了 30 年养生的朋友曾告诉贺雄飞:「我对张悟本的大部分养生观点还是赞成的,只不过是他的有些话说的太绝对了,缺乏回旋的余地。」
「过去中国人也长瘤子,为什么都慢慢化没了?用的方法就是绿豆汤。绿豆汤是养肝、凉血的。肝是干吗的?西医叫解毒的,中医认为肝是主疏泄、调理气机的,气机不通不就是堵吗?所以要用绿豆汤养肝,达到调理气机的目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经常会出现此类神奇蔬菜治百病的「金句」。
四川省某省属医院的李医生告诉廉政了望记者,绿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B 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确实有一定的解毒功效,绿豆配合其他新鲜蔬菜水果食疗,也确实能减轻抗癌药物的副作用,但是,说绿豆汤能治疗癌症,就是无稽之谈了。「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食疗偏方在中国仍然有生存的土壤,再加上医疗资源稀缺,有的人得了病不进医院,或者说进不起医院,于是就抱着侥幸心理,企图靠自己的方法『吃』走病,这就让张悟本等人能大行其道了。」
实际上,21 世纪开头的 10 年,「神医」「大师」的江湖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时,讯息还不如今天发达,纸质书籍在普通百姓眼中代表着「权威」,不少「神医」「大师」正是凭借出书赚了人生第一桶金、第一把「荣誉」。
有「刘太医」之称的刘弘章在 2006 年出版的《刘太医谈养生》,长期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占据「生活类图书」销售榜首位置。本来是护士的马悦凌摇身变为主攻食疗、经络疗法的「健康教母」,连续出了几本热销的养生专着:《不生病的智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温度决定生老病死》。2011 年上半年,100 多人因按照她书中所写的「生吃泥鳅」导致寄生虫感染,一时将其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神医」的共同点之一,便是抓住一点中医的皮毛,毫无科学根据地放大,再通过书籍、广播与电视的宣传,将自己的理论权威化,以实现学术变现。他们中很少有人具备正规的医学背景,比如张悟本,实际只上了一个医学院的夜校,家族也无正规的行医经验,但只要在媒介上不断阐述、强化自己的观点,他们自然便成了这一专属领域的「专家」。
这些「神医」的共同点之一,便是抓住一点中医的皮毛,毫无科学根据地放大,再通过书籍、广播与电视的宣传,将自己的理论权威化,以实现学术变现。
这就造成一个奇特现象,这些江湖郎中几乎都有一个偏安于现代医学的「专长」,绿豆治癌症、生吃泥鳅养生不用说,「神医大侠」萧宏慈,从 2009 年开始推广自创的「拍打拉筋自愈法」,因在悉尼「治」死了一个患有糖尿病的男童,其忽悠大师的身份坐实,有人称其为「张悟本第二」。
「神医」江湖没了,养生骗局愈演愈烈
张悟本演绎了一出人生范本,从功成名就到兵败如山倒,最后淡出人们视线,清晰地勾勒出了新千年之后民间神医们的悲喜命运,刘弘章、刘逢军、张悟本、马悦凌、萧宏慈……曾叱咤民间的「神医」和「大师」尽数倒台,他们用自身的经历解构了他们的江湖。
张悟本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 2014 年 2 月,当时他因被诊断为脑梗,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媒体问他绿豆怎么没有治好脑梗。张悟本显然不想多谈:「我治好了多少人,我到底哪里错了?而且绿豆汤不能治脑梗,对肝火旺有效。那会儿我是气的,就脑梗了。」他坦言,出事后都在休息,没挣钱,不过他有些愤愤不平:「说我夸大疗效,疗效是我说的吗?我治好了是我夸大吗?乙肝我治好了 18 例,红斑狼疮我治好了 19 例,怎么了?」
「已经没有跟他联系了。」贺雄飞告诉记者,自己不了解这几年张悟本的近况。他亦曾对策划《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书的经过进行反思:「遗憾的是,我们当时只关注这本书的内容和市场前景,而忽略了对作者身份真伪的鉴别。另外,养生保健类图书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应该请有权威和有良知的专家把把关,这不仅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一个文化人的使命感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出版产品精神属性和出版规律的尊重。如果当时真那样做了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重大变故了。」
自称祖上是太医的刘弘章因非法行医,销售自制的假药于 2008 年被捕入狱,知情人士透露,出狱后,刘开始「低调行事」。
萧宏慈的结局则要落寂得多,2017 年 4 月,应澳大利亚方面的请求,英国伦敦警方将其逮捕,现在被关押在伦敦。控方称,他至少涉及两起命案,其中一位死者是一名 6 岁大的悉尼男孩,另一位死者是英国一名 71 岁的老妇人。
他们的江湖已然分崩离析,但养生之局,远未解套。
作者 曾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