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

作者
作者

战胜对手要有整体思维

什么叫整体思维?今天,有人一讲起中美脱钩,都被吓坏了,「这一旦脱钩何其了得?我们怎么发展啊?」但你从全局上看,从整体性上看,中美怎么可能脱钩?

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每年 6360 亿美元的贸易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近 20%。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 1.19 万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我们平常哪个人会跟自己的债主过不去、跟债主发火的?要想脱钩,你先把钱还了,美国还不起。

再说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产能已经超过 11.3 万兆瓦时,占全球产能的 65%、锂电池材料的 80%。一旦脱钩,美国上哪整手机、电动汽车、机器人的电池?

中国生产的磁性材料更是占到世界比重的 80%。浙江东磁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磁芯生产商。要是脱钩,没有磁芯,所有手机的振动键、空调、定位仪全完了。

中国纤维加工量 5460 万吨,占世界总加工量的 50%。

所以你说中美怎么脱钩?美国人吹到现在,他其实是没法脱钩的。我们根本不用害怕这点。这就是思维的整体性。

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说:「美国每年有 65 万从事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若排挤他们,美国将损失大量科技人才。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拥有的熟练技术工人数量,将超过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总和。」若与中国脱钩,意味着美国疏远的是世界上科学家、技术专家、工程师和数学家数量最多的国家。若切断中美科技交流,与其说会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倒不如说将损害美国自身的创新力。他还说:「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一个自己可能无法战胜的对手。」

明明中国不想跟你作对,想和你做朋友,大家双赢。你非要逼他,把他逼成对手,但又战胜不了他。你说,你美国这是在干什么呢?

所以我说,要有思维的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衡山道人所讲的领导者具备的要素,叫「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屡平地而恐,涉风波不疑」。

这就像华为提倡的口号,「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不要把自己的那点能量都用到发牢骚、讲怪话上去。要集中能量、完成突破。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遇

除了整体性,还要注重进取性。守摊子是守不住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取本身就是对机遇的寻找、把握和利用。军队里有句话:「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机遇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人人都有机遇,但多数人最怕不确定性,什么事情搞不清楚就开始担心,总想搞清楚了再行动。其实真正的机遇,都在没有搞清楚的时候。

所以真正高超的领导艺术,就是利用不确定性的结果。越是存在不确定性,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余地和空间也就越大。什么事都搞清楚了,那就计算机模拟了,还要你决策干什么呢?

像我们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正是充分利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的提出,美国人很恼火,因为中国人以前除了到全世界「Made in China」,并没有提出什么大的战略构想。

所以我们本来叫「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后来改了,叫「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倡议而已,你同意也行,不同意也行。

习近平主席讲「一带一路」这条路径,过去是流淌着蜜和奶的地方,今天是冲突、战乱、难民、恐怖主义,人民流离失所,有的城市一片废墟。我们中国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重新把它们建成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和平发展之地。

虽然我们眼前充满了困难,但我们有非常好的前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了前景。

美国丹佛大学曾与世界银行合作,做了个 1960—2099 年全世界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量统计: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前 15 名压根没有中国的份儿,70 年代初,中国的身影终于出现了,世界第 16 名,前 15 名的排序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美国、日本、德国排前三。但之后,中国不断往前挤,一个一个地超,成为世界第二。按这个模拟指标,2028、2029 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超越之后继续前行。你说美国能不着急吗?这就是世界的秩序。

我最后想说:「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小成功做点小买卖,找朋友帮帮忙,能做到;但我们今天是民族复兴啊,需要一个对手。


作者 金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