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指标下的众声喧哗

作者作者

「你们单位摊派了多少个指标?」「你还有几个指标没凑齐?」……2019 年 12 月,华北某县储蓄所楼道里挤满了来办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人,他们大都来自公务系统。

一名干部无奈地表示,原本单位分到了 100 多个安装指标,由于市里没有如期完成,又给他们新增了 60 个,限期 12 月 20 日前完成,否则就会被通报和问责。

安装 ETC 即缓解交通压力,也方便开车人,本是一项利民的政策。不过,有的地方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对政策的误解,用力过勐,将其演绎为了一场场揪心的闹剧。近日,一些车主反应 ETC 收费金额异常,高速公路收费比以前高等问题,质疑 ETC「来得太勐」,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一时,众声喧哗,「ETC」一词持续霸屏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年热词。

不受欢迎的,到底是谁?

「未安装 ETC 的车辆,不欢迎使用高速公路。」去年 12 月初,福建某高速路口的这条标语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同时,一段和尚做法事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趋吉避凶,趋福避灾,私下里善男信女寻觅一些心理慰借倒无可厚非,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这些僧侣是某银行请来为 ETC 产品开光的。费尽心思只为 ETC 的业务量,从长远看,这些剑走偏锋的行为有损银行品牌和公信力,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为吸引客户办理 ETC,某银行在高速路口请人表演快板,还有银行安排员工在大街上「卖唱」。终于有人突破法律底线,穿着「稽查」服装假冒交警检查,拦车推销 ETC……推广那么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办 ETC?

实际上,以前 ETC 在中国推广普及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服务没有跟上。之前,ETC 设备并不免费,大部分车主需要支付将近 200 元的设备费,还需要交纳几乎难以退还的押金。办理程序上也是较为繁杂,车主得先去当地银行提交申请,部分银行只能办理信用卡,这样一套流程得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办理后还得一段时间才能领取。

还有车主反映,在某银行用借记卡办理 ETC 时,被莫名开通了消费贷款业务,银行员工解释,因为借记卡无透支功能,如果卡内额度不够,可从垫付款里扣除。强行捆绑消费贷,这样的做法难免为消费者诟病。

去年 5 月 16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紧接着,发改委、交通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将 ETC 普及真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从通知方案到实施部署雷厉风行,这一次高速公路 ETC 的推广普及势必将是继 2015 年 ETC 全国联网之后最大的一次变革。」一名业内人士分析说,特别是两部委发布的实施方案,细致而具体,从发展目标、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组织保障,每项实施方案都落实到了各部委以及具体部门。

然而,从去年 9 月开始,某些地方政府迫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层层加码,将 ETC 推广当成「政治任务」往下摊派。某县还规定,按周统计各发行机构 ETC 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将相关情况上报市政府,并对推进工作不力的有关单位将进行通报。到年底期限将近,没有完成 ETC 指标任务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不剑走偏锋,遂出现了四处拉人「凑指标」的闹剧。

从去年年中,虽然一波波 ETC 推广活动袭来,比如各大商家推出免费办理、当面安装、路费优惠等措施,但碍于 ETC 的「名声」,不少车主仍然对 ETC 望而却步。还有人反映商家在车上乱贴 ETC 广告条,采用骚扰电话、不当标语轰炸等推广问题,更是搅动了某些车主的「逆反」心理。

看来,不受欢迎的,并不是 ETC,而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和过激的推广手段。

装了 ETC,却更贵了

「每天上班走的线路没变,但是收费却贵了 7 毛。」最近,某车主向记者反映,自己每天要通勤的道路,原本收费 5 元,但今年开始却变成了 5.7 元。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的通行费计价,就该那么多。然而,按照工作人员介绍的收费标准一核算,还是对不上。

还有不少车主遇到类似问题,相关部门回应,以前走人工通道的 IC 卡,不具备双向交互的通讯功能,因此只能记录车辆的入口和出口信息,至于车主具体走的是哪一条线路,该卡不得而知,仅取最低值进行收费。ETC 收费系统是双向互通的功能,当车主在走不同线路的高速时,除了会记录下车辆进出高速的信息,还会记录车辆具体走了哪条线路。因此,当车辆出高速时,高速计费系统会按照车辆实际行驶路线来结算费用的,收费自然也就有所变化。

专家对此总结称,以往的人工通道类似于「粗犷收费」,取的是最低值,而 ETC 收费标准则更精细化。

然而,今年 1 月 2 日网友爆料的一件事,却「解释不通」了。一名网友称,自己开一辆 5 座家庭轿车从山西长治南上高速,在济宁市梁山县收费站下高速,总共不到 400 公里的里程按照正常计价应该是 200 元左右,却被收了 1312 元的通行费。梁山县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解释称,「收费系统刚联网,系统还不稳定。」

随着 ETC 的普及和全国高速公路并网,越来越多问题被曝出,比如计价混乱,同样的路程收费价格比原先高;ETC 余额混乱,有些人莫名其妙出现几千万的余额;消费账单反馈不及时,客服质量跟不上……以致于有媒体发文质疑高速公路用了 ETC 后为何更贵?

对此,相关部门的解释是,全国高速公路并网运行才开始,部分地区系统运行还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调试完善;收费标准也属于地方事权,将组织力量对各地费率调整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确属错计费多收费的,高速公路公司必须全额退还给车主。

对于大货车收费各地迥异标准,同样争议不断,相关部门表示,将组织力量对各地费率调整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绝不允许各地借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货车负担。

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政策落实的角度看,基础工作如同粮草一般重要,如果没有前期的精心铺陈,必然会导致后期出现种种问题。有网友因此质疑,一个没有完全调试好的收费系统和一套没有经过论证的收费规则,为啥要强制推行?为什么在遇到众多问题后才开始「全力攻关」?

装了 ETC,却更堵了

湖南某收费站打出「1 月 1 日起,未安装 ETC 设备车辆,不得上高速」的标语,则更令人心寒,语气霸道不说,更是严重的政策误读。网络上引发热议后,以上标语统统被撤下,相关部门立即出来澄清,表示未安装 ETC 设备的车辆以后仍然可以上高速。

网友表示,鼓励安装 ETC 无可厚非,然而,公共场合的标语有政论语体严谨性、鼓动性的特点,肩负着「社教」的使命,挂标语之前,是不是应该用点心,考虑一下公众的感受?

这些令人心堵的操作,一时引起某些网友的自我解构——《我装 ETC 还不行吗?》的红文霸屏一时。

那就去装吧,然而,有车主反映自己从来没有办理过 ETC 的车辆,却显示已经有 ETC,要办理新 ETC 必须注销已经办理过的 ETC。原来,媒体调查后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有偿帮助代办 ETC 的推广专员非法倒卖车主信息牟利,银行工作人员则购买信息,并在未告知车主前提下为其注册 ETC。

装完 ETC 就不堵了吗?非也。有个别车主反映,有时 ETC 车道比人工车道还堵,相关部门表示:在撤站、并网的工作推进中,当人工收费出口车辆积压严重、而 ETC 车道畅通时,在一部分既可采用人工收费、又能通行 ETC 车辆的混合车道,采取人工收费,以缓解排队压力。那么,这种情况下,ETC 的优势又在哪?

路上堵完还没完,一名有报销需求的车主反映,通过 APP 发送到邮箱的一份通行发票居然有 5 个不同的高速管理部门开具,极大地影响了报销效率和浪费纸张,一次报销比较多的时候需要打印几十张 A4 纸。而且,不同日期走的相同高速业主的道路,会被合并开票,单位财务收到发票头就大了,根本搞不清楚车主去一趟目的地究竟花了多少钱。

毫无疑问,推广 ETC 这项政策的利民初衷,目前正被一些难以招架的「套路」和问题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众所期待的 ETC 和通行系统将呈现出来,那时,路畅通了,心也舒畅了。


作者 曾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