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金十年」的杀子案

作者
作者

「特别在年来灾患中,贫苦农民先杀子后自戕,易子而食,将幼女领入都市作『雏妓』,在在都说明中国儿童问题的症结。」

周金氏的丈夫去世两年了,46 岁的她和四子一女相依为命。长子阿魁 19 岁,幼子阿宝刚刚 5 岁,唯一的女儿阿毛正值二八年华,17 岁。一家六口,全靠阿毛做花边度日。这是 1930 年的春天,绍兴人周金氏一家六口住在上海漕溪路 50 号门牌的草棚内,隔壁就是牛税局。

一年前的那个春天,周金氏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将三子祥生过继给了一个陈姓人家抚养。幼子阿宝患有痿痹症,肌肉瘫痪。长子阿魁马上进入弱冠之年,却「事事游荡,不务正业,屡戒不听」,与周金氏常生口角。周金氏为此更加心灰意冷,生起自尽念头。

三年前,蒋介石率领北伐军在南京宣告成立国民政府,由此开启所谓的「黄金十年」序幕。到了「黄金十年」的第三个年头,一党训政体制在政治管控上日渐游刃有余,这年 5 月爆发中原大战的后果是进一步巩固了蒋的权力。

工业部门的增长率维持在 8% 至 9% 之间。外交的成就也有目共睹,1930 年开始收回英占的威海卫,日本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杭州到南昌的铁路,也开始修建,「黄金十年」的铁路交通里程较此前增长了二分之一。

就连中国的文化,也在西方掀起惊艳之旅,这多少会被看成是民族勃兴在传统文化上的映射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梅兰芳登上美国舞台,带动起一股京剧旋风。

梅兰芳第一次登台演出时间是 1930 年 2 月 16 日,在陷入大萧条的美国一炮而红。梅兰芳在纽约弦歌高唱的同一天,上海《申报》上,关于周金氏的报道《断炊自缢惨剧,周金氏杀子然后自杀》出街:「(周金氏)近则生活更难,断炊已二日矣,乃于前日(十四日)下午六时许,先将幼子阿宝在阁楼上缢死,然后投缳自尽。」

在所谓的「黄金十年」,如周金氏这样因生活困顿而引发的杀子自杀事件并非个案。1930 年 2 月,山西赈会发往京平的乞赈电文中,也「列析骸杀子各事实」(《申报》1930 年 2 月 18 日)。析骸杀子,在这里并非纯然的比喻。山西彼时已遭遇连续多年的灾荒。

1934 年,一个叫琼声的作者,还专门发表题为《儿童福利问题》的文章,为儿童权利鼓与唿。其文中提到:「特别在年来灾患中,贫苦农民先杀子后自戕,易子而食,将幼女领入都市作『雏妓』,在在都说明中国儿童问题的症结。」

旱灾义赈会江苏视察主任成翊青 1935 年在一份报告中,汇报了江苏十县的灾情,其中提到:「汤全镇迭出因饥杀子命案,应列为最重灾区。」

类似的「因饥杀子」事件,引发媒体侧目。1935 年 4 月 4 日,《申报》在一篇评论中将这种现象与国民经济的基本面联系在一起:「商店关门,工厂停工,几乎已是『见惯不惊』。这许多失职失业的人怎么办呢?许多生存机会被剥夺而没有看清这一根源的人,就这样无明地厌世牺牲了!因之,自杀事态的严重,何曾在于个人的『大解脱』呢?它象征着国民经济的自杀,民族国祚的自杀。」

很显然,处于饥荒中的农村,杀子后自杀的案例应较城市多。但在当时的报道中,他们更多只是代表一种现象而存在,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则为那个年代留下了更为细节分明的见证。

周金氏之死,发生在最为国际化的上海滩,格外具有讽刺意味。


作者 韩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