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跨省的对调和互派,该注意点啥?

「来的沿海干部是市上的客人,不能随意提要求,乱压担子,服务要到位。」这是西部某市市委书记在内部的要求。不过在当地干部看来,这种调子一定,让互派锻炼沦为了到点走人的形式。
8 月 27 日,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长莫建成落马。上调财政部前,他曾在内蒙古和江西两地工作。
2010 年 4 月,54 岁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莫建成千里南下,到江西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年,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北上,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二人来了个「对调」,两人如今都已落马。
去年落马的天津市委代理书记黄兴国也曾是一名对调干部,2003 年 11 月,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的黄兴国调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时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夏宝龙调任浙江省委副书记。
更早一点,在 2007 年 1 月,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的李堂堂因在省委换届期间「拉票」,被中央纪委通报批评,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次年 5 月 30 日,李堂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郑小明「对调」,但他最终也难逃法纪惩处。
到这里,应该划重点了。黄、莫、潘等人的落马,不是因对调而发生贪腐,比如黄兴国当年在宁波就有了权钱交易。
相反,跨省干部对调互派,通常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交流合作,给地方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那么,这些对调和互派干部们,需要在工作中注意些什么呢?
省部级干部的「对调」
说起省部级领导的对调,人们印象较早的应该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当时,中央军委要求对调的司令员,接到命令之日起十天内到职。
进入新世纪,干部对调更加频繁,但一直遵循着一项原则——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服从组织原则和纪律。
2009 年,国家发改委与湖南省政府的一次干部「对调」是较早的一例。时任国家发改委秘书长韩永文出任湖南省副省长,同时湖南副省长徐宪平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韩永文长期在发改系统工作,到湖南后一开始也负责住建、交通等工作。在湘 8 年后,现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与其他部委相比,工信部与地方交流任职频繁,向地方输送了陈求发、马兴瑞、娄勤俭等领导,但实现对调的仍不多。2015 年 8 月,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王黎明和青海省副省长辛国斌的对调是一例。王黎明早年曾在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过,具有丰富的西部地区工作经验。辛国斌则本就是由工信部司长身份到青海任职,从海西州委副书记干起,在青海工作 5 年后回工信部任副部长。
除部委之外,中央群团组织和省市间也有干部对调。2011 年,时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的王炯与时任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敦厚「职务对调」,后历经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河南省委副书记等职务。
而山西和国家安监总局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干部对调」,但二者经常有干部交流。如总局副局长付建华 2014 年「空降」入晋担任常委、副省长。两年后,再次「回炉」。另一名副局长李兆前之前的职务是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当然,因为产煤大省山西的生产事故频率,总局经常到晋指导。2008 年,第二任安监总局局长王君直接去了山西当省长。
结对互派图个啥
除了省部级干部,厅级、处级甚至科级干部的互派或对调,更为常见。不同的是,这些干部的对调,一般都有时限,期满后可能回归。
近的就有去年 11 月,在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出台后,一项大规模的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举措也已铺开。
其中,黑吉辽三省与粤浙苏一一结对,沈大长哈四个副省级城市与北上津深组队,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定向培训,这被认为能积极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专门谈到,互派干部,是为了转变思想理念,这直接关系着东北经济能否强力反弹。
和之类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与河北早已启动为期 5 年的互派挂职干部行动,首批各选派 100 名,其中仅局级干部就达 25 名,被称为「规模最大、层次最全的干部交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要完成这样一项系统工程,项目是基础,干部是关键,机制是保障。京冀两地启动最大规模干部选派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除了中央的统一部署,也有地方的自选动作。如陕西渭南和福建福州合作较早。这里面既有历史传承,也有领导推动。
1847 年,时任陕西巡抚的福州人林则徐到渭南蒲城,为恩师王鼎守心丧 3 个月,传为佳话。2015 年,时任渭南市委书记的徐新荣回忆,1991 年,在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支持下,两地开启交流合作「绿色通道」,20 年间先后互派 50 多名干部。
从全国看,陕西探索跨省互派干部较早,也较频繁。据报道,1991 年,陕西与江苏本着东西互助、培养干部、共同发展原则,率先探索跨省干部交流,互派干部锻炼。
有的时候,互派干部是为了共同发展目标。如为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区与受水区合作共赢,北京与湖北十堰建立起互派干部制度。同样,为加快琼州海峡一体化建设,今年 8 月,海南海口和广东湛江开始互派干部。
此外,还有一种是帮扶互派。上世纪末,中央对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统一部署,让不少东西部城市纷纷结对。今年 4 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蔺建军表示,互派干部挂职是京蒙对口帮扶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廉政了望梳理全国各地结对互派干部情况发现,这里面往往少不了沿海发达地区身影,很少是纯粹的两个西部市县来跨省结对。如湖南在十年前就实行过与 6 个沿海发达省市开展互派干部,如今不少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类似合作更是如火如荼。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过程是产业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这里面承接问题要仰赖懂经济且经验丰富的东部官员。
西部地区一名组织部长深有同感:「大家把沿海干部当『宝贝』,也希望派出去的干部,回来时也要成『宝贝』。」
绝非「相敬如宾」,更非「过海镀金」
「来的沿海干部是市上的客人,不能随意提要求,乱压担子,服务要到位。」这是西部某市市委书记在内部的要求。
不过在当地干部看来,这种调子一定,让互派锻炼沦为了到点走人的形式。「外来与本地干部搞成了相敬如宾,甚至语言都听不懂,怎么可能深入交流。要是真的赋权吧,有的人说不定还彼此心怀戒备。」
陈长泽到渭南富平县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前的职务是福州闽侯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一开始也听不懂当地话,工作开展有困难。但他需要做的,并非是一年后能讲上几句方言,吼半句秦腔,而是和挂职工作组一起,为富平引进了 32.25 亿元的项目。
互派干部里,较有名的,还有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2009 年 6 月,时任浙江省宁波市委常委王永康和重庆南川区委书记谭大辉对调。他后来在致南川网友的告别信中回忆:「2009 年 6 月,我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告别正在住院的老父亲,只身一人来到南川。面对两地组织的厚望和南川发展的差距及百姓期望,我为之心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加快发展上。」
600 多天后,王永康回浙江担任丽水市长,却给南川留下不少印记。当时上任仅一个月,王永康就要求在南川推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网上,他常在当地方竹论坛上和网友互动问政;网下,则被发现常于深夜在南川街头巡查,率先施行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项目等「新政」……
他主政西安后一些施政策略,如「烟头革命」「厕所革命」「电视问政」……与南川时期的思路一脉相承,且有创新。今年,西安启动大规模干部挂职计划,全年选派 100 名干部赴成都、武汉、杭州等市挂职。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干部实践锻炼提出新要求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干部对调或互派,正是一种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平台。
「大家不要把『派出去』看成是给履历镀金。作为新任职地区的主人,以及原来工作地区形象的代表,一定要完成好使命。」前述组织部长表示。
作者 舒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