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认个「理」

作者
作者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夜以继日奋战,不少医务人员甚至献出了生命,在后方,却已经有人开始摘桃子。

日前,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发文,决定对一线疫情防控人员进行补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该院的统计表显示,院内领导的补助竟比支援湖北的职工还要高:不少一线医护人员补助不到 4000 元,而有关领导的补贴金额在 8000 元到 12000 余元之间。

遭到质疑的安康市中心医院很快致歉,称该院存在对补助核定把握不准、审核不严等问题。但细心网友一看,这哪是什么审核不严,明显是精心计算的嘛!

不管是发放补贴,还是下达建议,凡事认个「理」字。最近,因为一碗「大锅药」,临沧市教育体育局坐上了风口浪尖。据其授意,临沧市中小学、幼儿园要求学生们统一服用「大锅药」,还要上传处方、购药证明、服药照片和视频为证,作为开学报到的依据。一时间,当地医院、药店排起了长队。

以是否喝「大锅药」作为报到入学的条件,显然不符常理。虽然临沧市已经停止执行原发通知,但给学生开「汤药」的做法,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的执政能力问题,以及对自身的角色职责认识不到位。

不过,不按常理出牌的善举,却让人心生暖意。疫情当前,国内不少科技企业紧急驰援,「摇身一变」成了口罩厂,其中囊括了产手机的、挖石油的、汽车制造等各行各业。仅仅自 1 月 1 日至 2 月 7 日,全国跨界生产口罩等医护用品的企业就超过了 3000 家之多。当然,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加,对当前的防疫工作无疑是雪中送炭。

都说资本的嗅觉最灵敏,但这次,跨界恐怕不只是为了钱。口罩虽是疫情期间的刚需,疫情结束之后,需求又会急剧萎缩,这些企业冒着风险临时转战口罩生产,可能不是那么理智,却展现了「跨界」背后的责任担当。收益是一时的,良知,才是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理」。

国难当前,挺身而出的好人们,需要被肯定,更需要被关爱。最近,河北沙河的货车师傅李金斗发了愁,他从 1 月 30 日开始便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帮助相关机构运输防疫物资到湖北,奔波了一个月,回家时却被「劝返」。如今李师傅在服务区里睡了三天两夜,自储的食物已耗尽。

诚然,「一律劝返」只是「硬核」防疫棋盘里的理性做法,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堵住风险。但在理性之外,也应该有一丝温情。譬如帮李金斗解决好吃饭难题,让好心人不致于被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

临沧市曾免费向民众发放「大锅药」。


作者 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