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后,80 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

作者作者

「每 天吃不踏实,睡不安稳,总感觉这故事会是针对我说的,担心纪委突然找到自己。」

2017 年 8 月 11 日,在第 10 期「廉洁江阳故事会」上,听完时任泸州市江阳区监察局副局长张小刚的警示教育和积极督促后,该区医保局财务审计股股长庞某某坐不住了,下来主动说清自己的问题,并上交违纪款物 2.7 万元。

近年来,为打造「廉洁江阳」警示教育品牌,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泸州江阳区纪委探索推出「廉洁江阳故事会」「清风作伴江阳行」两大创新品牌。

入脑入心

廉洁故事会让违纪干部「迷途知返」

庞某某向组织交代问题后,区纪委立即开展核实。经查,庞某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服务对象 3 人 11 次「红包」「礼金」共计 2.3 万元和价值 4000 元的手机一部。鉴于其主动交代违纪事实、主动上交违纪款物、积极配合调查,区纪委运用「四种形态」,对庞某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从 2017 年 4 月份起至今,江阳区纪委推出的「廉洁江阳故事会」活动已经成功举办 33 期。主讲人员主要由从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教育部门优选的办案经历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用「摆龙门阵」的方式向基层干部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和典型案例,有理有据、打动人心。不少基层干部深受触动,截至目前,已有通滩镇、南城街道等单位 80 名党员干部在会后向组织「主动交代」。

村干部优亲厚友,骗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村委会回收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工资,侵害贫困户权益;镇村干部用低保名额解决信访问题,好心却办了错事……讲了 22 场故事会的张小刚表示,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查办案件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以案促改、以案促防,敦促违纪人员主动说清问题,争取从轻处理,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最终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想腐。

除了台上讲的方式,故事会现场还注重与听众的互动。比如通过随机邀请党员、干部或群众以「故事接龙」形式,畅谈《影响一生的廉洁故事》《我心中的清官》《我的好家风》等故事,以此不断增强党员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知晓度、参与感和满意度。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廉洁『龙门阵』,很有感触,今后我将进一步坚定入党时的信念,牢记宗旨,坚守初心。」华阳街道西岸村普通党员李文强如是说。

「区纪委创新举办『廉洁江阳故事会』,目的就是通过院坝会的形式,在『拉家常』中解读政策法规、宣传党规党纪,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引导群众思廉、悟廉、倡廉、行廉。」江阳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陈学军介绍道。他表示,「廉洁江阳故事会」将继续探索创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将清廉故事讲进党员干部群众心里。

发人深省

文艺节目让警示教育「活起来」

在江阳区,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不仅会被通报,还有可能成为小品、快板等文艺节目的素材,这是缘于江阳区开展的一项党风廉政创新教育预防活动——「清风作伴江阳行」。

2014 年 9 月,江阳区纪委牵头成立了「江阳区群星廉洁文艺创作工作室」,每年由区委区政府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从区作家协会、曲艺家协会聘请了 10 名专家组成创作团队,结合本土文化和反腐败工作实际,以真实案例为原型,创作了一大批主题积极向上、严肃党规党纪、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廉洁文艺作品。其中,作品《拾万元干什么》荣获全国新农村作品创作最高奖优秀奖。

同时,50 名热爱表演的志愿者组成「江阳区清风艺术团」,将作品精心编排成快板、小品、歌舞等节目,在全区所有镇街巡回演出。截至 2018 年底,巡演已在全区 18 个镇街、1 个园区及相关区级部门巡回演出 170 余场,观看群众达 12 万余人次。江阳区石寨镇凤龙村村民彭彩云说,「廉洁文艺巡演的形式很『接地气』,既让我们明白了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廉洁课,还把好看的节目送到了咱们老百姓的家门口。」

除了用真实案例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剧本、表演外,「清风作伴江阳行」还注重现场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如在演出中设置两轮有奖问答环节,将当地党委政府民生改善、为民谋利等方面内容纳入互动问答等,在普及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知识的同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现场还会随机邀请 20 名观众对节目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结果适时调整节目创作方向和演出内容。

「我们这个活动效果很好,是一种注重实效的创新形式。接下来将继续面向广大公职人员和社会大众,逐步完善活动制度机制,真正打造好这一教育党员干部、影响社会大众的品牌。」陈学军说道。


作者 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