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是多大错?等

作者
作者

「吃空饷」是多大错?

袁云才

近日,陜西渭南市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得到了教训——安排读书的儿子「吃空饷」、领取工资 4 万多元,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儿子吃空饷,老子仅受党内警告处分,不仅乌纱帽照样戴,而且警告连「严重」二字都没带,着实令人吃惊。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因吃空饷被查处的例子很多。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于吃空饷者处罚偏轻。即便媒体曝光处理「很重」者,也仅仅是免职、开除党籍,并未受到法律的追究。党内处分、行政处分,在此似乎成了一张「挡箭牌」。

可是,这空饷的本质,无论从主观意图还是客观后果来看,都应属于贪污行为。任教训还涉及虚构履历、伪造档案等情节,按说比一般贪污 4 万元的行为还要恶劣,怎能仅以「党内警告」结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各地吃空饷者太多,「法不责众」,也难责众。据媒体报道,2013 年 6 月,重庆等 7 个省(区、市)清理「吃空饷」人员 7 万多,每个人背后都可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牵一发必动全身。

但轻易放过,任教训事件带给人们的恐怕不仅没教训,反而滋长侥幸心理:看,吃空饷的风险成本如此之低,真是无本万利呀!如此下去,社会上的「拼爹」风只怕越发炽热。

【推荐理由】

将「吃空饷」定性为腐败,绝非夸大其词。去年 7 月,澳门廉政公署就揪出一个公务员,佯装腰背疼痛,多次骗取 93 日病假,以诈骗罪被移送司法。诈骗罪在澳门最高判刑 10 年。我国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吃空饷」的新闻成为舆论焦点,久治不愈。这里面有「病重」问题、有违法成本问题,也有每次都「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

「不讲政治」是顶大帽子

文_刘十九

黑龙江省交通部门本打算除夕那天,免收省内高速费,但因为某东部地区同行说「黑龙江的做法是不讲政治」,最终作罢。

「不讲政治」,这可是很大帽子,绝不是小事哦。

最早的「不讲政治」是在 1953 年 6 月,时任组织部长饶漱石批评薄一波主持的财政部,说:「财政部不讲政治,没有政治,有财无政!」当时财政部为什么被批得这么重?

因为财政部取消了对公有制企业的税收优惠,这不是小事,1953 年可是要甩开膀子建立公有制啊,这是最大的政治,而财政部居然让公私企业一律平等——这就是不讲政治。

后来到 1959 年,时任武汉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副校长刘仰峤也说过「不讲政治」,他批评当时的大学教育「只讲继承,不讲批判;只讲业务,不讲政治」。这里的「不讲政治」,更指狭义的「政治」。

可见讲政治是对领导干部最要紧、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一般来说,如果领导批评下属不讲政治,那这名下属一定犯了严重错误,仕途也差不多走到头了。但政治的内涵又非常丰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诸君自行把握。

最后,不要以为只有中国有「不讲政治」,西方国家也有「讲政治」和「不讲政治」,比如不能讲歧视有色人种啦,不能歧视女性啦,不能歧视同志啦,不能歧视残障人士啦……搞不好,是要下台的。

【推荐理由】

一句「不讲政治」把黑龙江交通局逼到了墙角,可见「不讲政治」有多严重。「讲政治」或「不讲政治」是官场常用词,其实说到底就是评判某些政策或者做法是否「政治正确」。不过,这个评判的标准不应该是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场潜规则,或者是上级个人的意图,而应该是源于正规法律的政治规则或者现代政治文明。如果没有这个明确的标准、界限,随便乱扣「不讲政治」的帽子,最终只会是乱作一团。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