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反腐施展「美女策」

处 于斯拉夫东正教与欧洲基督教文明断裂带上的乌克兰,其国家发展也深深烙上了自己的特色。长期受腐败之困,几乎用尽了所有东西智慧的反腐之策,也难见政坛带来风清气正的廉政之象。近年来,乌克兰屡出奇招,重用年轻美女,让她们成为反腐的主力军,这一「美女策」,令全世界叹为奇观。
腐败正在「摧毁」乌克兰
2012 年 3 月 18 日,乌克兰近日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暴行,一名 18 名少女遭 3 人轮奸后弃于沟渠,并遭纵火焚烧。警方按受害人提供的名字逮捕了 3 名行凶者后,查明其中 2 人一个为原地区行政长官(相当于州长)之儿子,另一个为原地区检察长之子之后,当天就因「证据不足」为由,释放了这两个「镀金青年」。

本来这个案子有可能就此成「定案」,两名「官二代」就此逍遥法外,岂料,「官二代」的嚣张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其中一人将行凶恶行制作成视频,上传于网络炫耀。
乌「官二代」德行失控的根源,归结于乌克兰的腐败政治。乌克兰上世纪 90 年代社会转型之后,经历尤先科等发动的「颜色革命」的再革命,但至今仍然迟迟建立不出来一个高效廉洁的政治环境,旧时代的腐败残留没有除尽,新时代的新型腐败却滋生蔓延。
据「透明国际」观察,乌克兰在全球政府清廉度上居于 152 名,属全球「重度腐败 50 国」之一。腐败令握有公权力的人们和公权力者所庇护的关系人,尽一切可能自利和自肥,法律之剑对他们形同虚设。长期的腐败不治,也摧毁了下一代。
乌克兰政治属性本质为「地域政治文化」,在「东乌克兰亲俄」、「西乌克兰亲欧」标签下,以地域为基础而成立的政党,在政治博弈中不分伯仲,导致无论哪一方党派上台,都无法获得既定推动民主政治的坚强力量。为了管理国家,执政党轮流「赎买」新旧体系官僚,官僚体系盘根错节,成为政府廉洁的最大阻力,光是靠体制改革,已经无法从这一染缸里漂白。
「美女策」是反腐奇招,但事出有因
乌克兰盛产美女,首都基辅更有「世界美女之都」的美誉。有人这样描述乌克兰美女:娇巧、精致,身材窈窕、面容秀美,肤色白皙、细嫩。
另一方面,乌克兰美女拥有非常高的政治参与的意识,上世纪末全球政坛风云人物中当数乌克兰美女季莫申科。乌克兰美女们还成立了世界上首个「女性」组织,通过街头抗议,向来自西方的游客表明「乌克兰女孩不出售」,捍卫乌克兰女性的名誉。经常可以在报端读到乌克兰美女「裸体抗议」的报道,当然不是因为乌克兰美女喜欢裸体,而是因为「裸体抗议」更能吸引眼球,抗议更有传播影响效果。
目前的乌克兰政坛上,多个年轻美女跻身于重要岗位之上,如新近提拔的美女、23 岁的律师安娜·卡琳楚克被司法部长任命为乌克兰反腐部门负责人。前不久,另一位美女、24 岁的阿纳斯塔西娅·德耶娃被内政部长委任为副部长,主管警察和安全部门。
从代际阻隔理论来看,乌克兰让美女担任反腐先锋,是有一定道理的。代际阻隔理论假定:社会行为如基因遗传一样,腐败行为与腐败文化也具有代际遗传性。只要在代际链条上打掉或减掉部分环节,旧文化与旧俗遗传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政坛波诡云谲,腐败文化如染缸一样,不断地把进入这一序列的人毫无例外地「感染」。在职务与事业上升的进程上看,年龄递进之后形成的空岗才有可能让排于次低位置的人升职到关键岗位上。这意味着序列上等待时间越短,与高序列岗位的腐败官员接触越少,越可能减少被「染黑」的可能。
乌克兰身陷腐败泥潭,于是,打破年龄连续性规则,跨年龄地选拔和任用,成了代际阻断腐败的最新尝试,即从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中,选拔优秀年青人,直接火箭般提升到内阁级关键岗位上。
2016 年 2 月,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执行政府官员年轻化的政策,目前内阁平均年龄不到 40 岁,总理也才 38 岁。
另一方面,对于乌克兰而言,美女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人力资源宝库,也有从政参政的热情和能力,提拔和重用有志从政的年轻女士,自然成为「美女策」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女策」就是代际阻断腐败之策,就是抛弃旧官僚、重用年轻人之策。
除了反腐,「美女策」还能化解认同危机
独立已经数十年,乌克兰语依然还不是官方及媒体传播中最流行的语言,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仍然没有清晰的边境分界线。二战结束后,苏联为领土西扩而把原乌克兰向西挪移后造成的乌克兰东西民族文化隔阂依然未消除,西乌克兰人斥东部人为「俄罗斯人」而视自己为「正宗的乌克兰人」,这一分裂随着东部发生武装分裂内战之后,愈加明显。乌克兰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主体认同。
认同的分裂也表现在国策的对抗上。东乌克兰人倾向于「脱欧入俄」,而西乌克兰人则渴望「脱俄入欧」,然而,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盟,虽都想拉住乌克兰,却都囊中羞涩,所抛出的「援助」均不合所有乌克兰人的胃口。
美国忌惮于乌克兰成为普京「欧亚联盟」的一部分,极力唆使欧盟收留乌克兰,无奈欧盟内部问题不断,力量下滑,对乌克兰危机解决方案上行动不足,对俄妥协。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之后,美欧加紧对俄的制裁,却对援助乌克兰方面常是口惠而实不至。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女成为了乌克兰文化中共同体认的「身份标签」,是一种共同性的信息传递。所以,「美女策」这一奇招,是国家在寻找身份认同的一种自觉行为。
乌克兰反腐战线上的「美女策」,固然有争议,但从乌克兰方方面面因素考虑,这一奇招有其积极性和现实性针对性,其成效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作者 静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