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性贿赂

对「性贿赂」这个概念,国人并不陌生。一般说来,性行贿者处于弱势地位,性受贿者则相对强势。然而,晚清两江总督端方的「性贿赂」恰恰与此相反,我将其名之为「逆向性贿赂」。
光绪 32 年(1906 年),同盟会员孙毓筠受孙中山之命刺杀两江总督端方,不料事情还没开始操作,就被人告发了,孙毓筠被捕。
按清律,谋反是大逆罪,不判凌迟处死和腰斩已是客气了,但端方不想杀孙毓筠。不想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孙毓筠的亲叔祖父孙家鼐是光绪帝的老师,时任正一品的武英殿大学士;二是清国发展到后期,官场腐败透顶,政治极其黑暗,民心思变,端方并不是个完全昧于大势的人,他早些年就主张维新变法,不知道以后是朝廷还是革命党更可靠,不愿将事情做得太绝。
抓住孙毓筠的第二天晚上,端方特地派了江宁城的道员何平斋去向孙毓筠示好。何道员一进巡捕厅就对孙毓筠说:「好生生的,造什么反?幸亏遇到了爱惜人才的端午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此时的孙毓筠还抱着为信念献身的念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连眼睛都没有抬一下。何平斋先是介绍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告诉,端方有意为他开脱,口供时千万不可提及「种族革命」等字眼,否则将有杀头之祸。孙毓筠没搭理他,还很不友好地「哼」了一声。何平斋没有计较这些,临走时扔下一句话:「端午帅纯粹出于怜才考虑,不可误会他同情革命。」
第三天,何平斋又来了。见孙毓筠还是坐在地上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微笑着说:「你倒是沉得住气,可有人快为你急死了。」孙毓筠抬头望了望何平斋。何慢条斯理地从袖口掏出一张桃红信纸交给孙毓筠,孙毓筠一看「锦云」两个字,心脏就怦怦跳个不停。
锦云姓江,南方人,她与孙毓筠可不是一般的关系。当年长得楚楚动人的江锦云在北京的胭脂胡同做妓女,孙毓筠常去点她的单,通过一段时间的来往,两人已到难分难舍的地步。正在孙毓筠准备娶她为妾时,端方横插一杆子,将江锦云接入了总督府,从此孙毓筠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
江锦云的信写得非常缠绵,孙毓筠一看,雄性荷尔蒙立即涌满全身:「客冬一别,不图伯劳飞燕,遽尔分飞;似海侯门,相见何日?乃闻羁身囹圄,忧心如捣;铁窗风味,憔悴何如?当竭力营谋,借酬旧谊,至盼乐天安命,勉抑愁怀;努力加餐,再图良会。」孙毓筠问何道台「能否见她一面?」何平斋点了点头,当天晚上,就将打扮得像仙女一般的江锦云送进了巡捕房。
接受了「性贿赂」,孙毓筠立即变了个人,一切听从何平斋的旨意。他在受审时居然说:「我早就想做和尚,端午帅如要保全我,我绝对要做和尚到底,妻儿财产一无留恋,任何党派概不闻问。」甚至将革命党的情报透露给端方:「革命有两个源流,一是政治革命,即不问政府是满人还是汉人,只求改良政治,富国强兵;一是种族革命,由黄兴、孙文领导。黄兴是个不怕死的角色,他们仇视午帅最力,一心要杀午帅。黄兴的党羽多数是湖南人,所以请午帅对湖南人要特别注意……」端方也果然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替孙毓筠抹掉了「大逆不道」的罪名,只判处其 5 年徒刑,而且这 5 年也没有让孙毓筠真的坐牢,而是将其安排在总督府后花园读书。
孙毓筠算得上是一条硬汉,否则,他当初也不会那样视死如归,只是有个缺点,太好色。人一好色,别人就有机会实施「性贿赂」,于是,硬骨头变成了软棉花。
作者 游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