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语言贿赂」

作者
作者
工具成功拍马屁桌子道德底线

「一桌子的人从上到下都对我拍马屁,说我如何义气、如何江湖、如何仗义,又如何在工作上说话算数、一句顶一万句。什么原则、什么法律、什么基本要求全忘得一干二净,一个人变得忘乎所以了。」这是眉山市原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刚落马后忏悔时说的话。这些年,被「语言贿赂」迷惑的官员不在少数,「语言贿赂」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饱受「语言贿赂」,不知不觉就会丧失党性原则,突破道德底线,越过法律的界限。

把「副职」叫成「正职」,蓄意给上级领导「戴高帽」,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这类「语言贿赂」。一些领导干部爱听好话漂亮话,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一些领导干部好面子讲排场,把官风官威修炼得「炉火纯青」;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有「软骨病」,面对阿谀奉承,主动放弃了原则底线。这不仅不利于净化党内风气,还容易闹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咄咄怪事,滋生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作风,长此以往,甚至可能让个别领导干部在飘飘然中迷失自我,跌落深渊。

谄媚讨好之所以有市场,不是因为「语言行贿」者有多高明,而是因为「语言受贿」者自甘入瓮,喜欢听奉承的话。面对「语言贿赂」,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善思善辨、直面真相,容易积非成是,将手中的权力一步步沦为满足私欲的工具。一句奉承,表面上讨好的是人,实际上讨好的是手中的权力。面对外界的阿谀奉承,党员干部要有明辨是非、拨云散雾的本领,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把「想当然」变成「理所当然」。热衷于接受「语言贿赂」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时的舒心换来的是一生的悔恨。

「语言贿赂」暗藏杀机。党员干部倘若不能防微杜渐,后患就会如洪水勐兽,瞬间吞噬掉一切。身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修身养性,明思善辨,坚守底线,不让「语言贿赂」成为前进途中的迷魂药、绊脚石。须切记:真言虽逆耳,却能正衣冠;谄媚虽称意,却能毁前程。

要守住原则,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要多听真话,不被歪风邪气带偏。有时候,真话虽然刺耳,却是根除顽疾的良药;阵痛虽难忍受,却是保持长久康健的必要手段。党员干部应该明白,能够听到真话是好事,至少还有人敢言;能够接纳真话是难事,至少还能明理;能够践行真话是幸事,至少还能补救。党员干部不能讳疾忌医,更不能做温水中的青蛙,在浑浑噩噩中被「围猎」。当有人指出缺点和不足时,不要以为别人是「故意找茬」,更不要觉得别人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而是应该树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健康心态,乐于听取群众意见,勇于自我剖析,敢于自我批评,三省吾身,确保权力不跑偏不变质。只有这样,才能兼听则明,成功消除「语言贿赂」的危害。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洪泽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孙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