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明 社风纯 党风清

在 金堂县五凤溪杨柳沟边,青山环绕的五凤古镇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这是被誉为「东方黑格尔之父」的贺麟先生的故居。在今年的四川省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中,贺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家规受到大众评选和专家评审的一致认可,荣获十佳「天府好家规」之首。
近年来,金堂县把家风家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抓手之一,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好家规、培育好家风,以良好家风家训带动民风向善、党风向好。
传承中的贺氏家风
沿着翠竹掩映的石板路拾级而上,着名书法家张幼矩所题「心园」牌匾映入眼帘,以此命名贺麟故居,彰显了贺麟在「新心学」上的贡献。这个世外桃源般的老宅里,诞生了这位中国着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是什么样的家风孕育了这样杰出的学者,贺氏子孙又如何将这样的家风世代相传?
据贺氏族谱记载,贺麟先祖于康熙三十一年举家从湖南迁徙,最后落户四川金堂县。这座老宅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 200 年的历史。比老宅更「老」的是陈列在纪念馆内一块写有「锄经」二字的烫金木匾,是清代嘉庆十九年贺麟太祖父所题,已保存了两百多年。「锄经」,典出西汉倪宽「带经(书)而锄」,取「耕读」之意。
祠堂门楣悬挂着一块由贺氏入川第 20 代族人书写的「诗书传家」匾额。「一百多年来,匾额换了无数,但文字从未更改。」成都贺麟教育基金会志愿者詹绪河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贺氏家规每 30 年更新一次,如今演变为「爱国家、孝父母、崇忠信、重教育、端志趣」等 20 条,但「耕读济世,诗书传家」一直是贺氏家训的核心。
这个注重家风建设和子弟教育的家族,培育出了诗人贺知章、岁进士贺才榜、贡生贺道四、哲学家贺麟、中国抗日远征军翻译贺蕴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贺美英、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等以知识报国为己任的读书人。
贺麟故居已成为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育实践基地,也是金堂县纪委、宣传部挂牌的家风教育基地,吸引了许多家庭、学校团队前来参观,在此举办的读书活动、研讨会更是接连不断。
社会好家风遍地开花
贺家不仅秉承了优良家风,还在五凤镇先后兴办了凤仪书院、安凤义塾和五凤乡高小国民学校,改善了五凤子弟读书的条件。金堂县也形成了弘扬贺氏家规、集中晒家风、学习「孝善典型」的良好风气。
「家风是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金堂县委书记金城说。2016 年,金堂县在五凤镇小凤村集中开展晒家风活动,为 120 户村民制作了风格统一的家风家训展示牌,提升了居民的精神气,也带动了小区环境美化、文化打造、志愿服务等工作。
「以德为根,以诚为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五凤镇小凤镇居民杨跃宣把家训晒在门前。他开了一家超市,时常给过路劳累的老人和等车外地人搬张凳子、添一杯水,帮老人搬东西回家,还主动当起了公共环境维护劝导志愿者,赢得了不少口碑。
在五凤镇白岩村大山深处,王启蓉留居乡村十余载,为贫困乡民免费看病,感动了无数乡邻。她从小见证了祖父身残志坚,用「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做受他人敬重的人」的家规家训教育子孙,立志治病救人。她无论晴雨、昼夜都坚持出诊,解决乡亲们看病之急,提高农民的医疗意识;她把没人照顾的病人接回家,管吃管住不收钱。她当选为省党代表,先后被评为省劳模、「中国好人」、「成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中国好人」王启蓉、「最美儿媳」邓香玉、「孝善之星」王雪莲、田坎法官周卫东……这些名字都成了金堂县孝、善、正气的缩影。近年来全县围绕家风家训建设,编撰《悠悠家风铸乡魂》家风读本,开展家风家训进课堂、进讲堂活动,举办金堂县孝善文化节等主题系列活动,以好家风引导党员干部养成「俭以持家、廉以修身」的好品德,形成家风、社风、党风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
作者 黄文 詹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