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担当意识

作者
作者

能力平庸也是「病」,为政不勤也是腐。

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的就不要当领导干部」。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

为官不为是一种政治上的不道德,是另一种腐败,是为了不引火烧身,不愿触及矛盾,是为了明哲保身,不敢果断决策,是为了逃避责任。特别是在惩治腐败、狠纠「四风」的高压下,很多官员不适应,感叹「为官不易」,有的更是「为官不为」,因为灰色收入减少「不想为」、不适应新工作方法「不会为」、怕失误或踩到红线「不敢为」,对争取项目没有积极性,对发展劲头缺乏激情,心存懈怠、消极应付、得过且过。

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实则危害极大。

西昌有些干部担当精神还稍差了一些,很多工作,市委、政府已经定了,甚至有会议纪要了,分管的同志、部门和乡镇的同志就大胆去做即可,没有必要反复形成文字材料找领导签字。领导只需要认可、知晓你在怎么推进工作,你不要什么都要喊领导签字。除非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那就要请示汇报,不要蛮干乱干。那种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或者表态含煳其词、面面俱到,或者该个人决断的却非要会议决定、集体负责,说到底,都是不敢担责的表现!

在职责范围内,科股长能定的事不要推给副职,副职能定的事不要推给「一把手」,「一把手」能定的事就不要推给分管市领导,分管的市领导能定的事就不要推给主要领导,只有组织为个人担当,上级为下级担当,干部就能为事业担当。尤其是西昌的发展需要更多「李云龙式」的干部,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旗帜鲜明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挡事。

与一些乡镇的同志交流座谈,在上级临时安排、紧急安排的工作中,如果严格走程序可能走不完,甚至时间也不允许,按照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我个人理解有几点原则要坚持:

一、不谋私心:为了推动工作,我们的干部不要有亲戚、同学、老表、舅子、老乡、战友参与在里面,不然「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二、理由充分:项目建设的来龙去脉记录要全面清楚、留痕备查,一旦以后有什么反映,供相关部门核实;

三、集体研究:为什么没有公开招标,走了邀标、比选或者「一事一议」,一定要开班子会集体讨论确定,一些基本的、必须的程序一定要有;

四、群众满意:核心就是工程质量要好,至少是合格,最好是优质。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干部群众满意。如果干成「豆腐渣」工程了,群众意见大了,那不处理你也不行。

如果你真做到了这几点,纪委就实事求是容错纠错。一些基层同志讲,现在是戴着「紧箍」干工作,生怕出事、生怕被问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消极懈怠的心态。我们既不放过有问题的干部,也不耽误不影响使用的干部。

特别是问责上,一定要防止问责泛化。问责要精准,并不是越多越好、越重越好,要问出正能量,而不是问出不担当;要问出执行力,而不是问出慵懒散。要让干部心服口服,而不是让干部心怀怨恨。问责只是手段,目的是通过这一方式,让大多数党员干部受到触动和警示,更好履职尽责。在「谁来问责、问谁的责、怎样问责」等问题上,我们要认真思考、准确把握。

中央纪委相关领导到凉山调研时专门指出,「纪委是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履行调查程序后,根据问题和性质按照规定进行问责,而不是谁都可以让纪委去问责」。追责问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由党委决定、纪委监委执行,不能任由部门条条追责问责。而且我们有些问题的责任是在部门而不是在基层,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各职能部门平常一定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各项工作的指导、督促、监督把关,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压给基层,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基层,更不要一出问题就「甩包」,把责任推给下面。这也是不敢担当的表现!(作者系中共西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作者 刘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