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元餐费背后的「秘密」

记者去年写过一篇《自掏腰包是个什么筐》的文章,说的是有些干部以自掏腰包为名,变相公款大吃大喝。当时曝光了多种所谓自掏腰包的情形:有称朋友请客没花公家钱的,有酗酒 闹事却辩称饭费不贵的,引起过社会热议。如今记者又遇到了新情况。
年初去某省采访,和几个省级机关干部一起吃工作餐时,有的人理直气壮地抱怨:管的太严了,我们这批刚选调到各个省级机关来的一批干部,在省会人生地不熟,彼此吃个饭,不就是多认识点朋友嘛!不去太伤对方面子了。
当时就有年长的干部压低声线,传授自己的「心得」:机关之间的饭局,不管吃什么,都交上 50 元的餐费,保你没事。
「为什么是 50 元呢?」
「现在出去吃顿饭,人均二三十元明显吃不下来,交 100 元,又超标了嘛!」
「我还是不明白哎,每人 50 元的餐标,吃那些档次的饭不够啊?」
「组局的人自然会想办法买单,你如今是省级机关的人了,和过去不同了,有必要操这个心吗?」
记者提出疑惑:「你们省里不是有个十种不能参加的饭局规定吗?」
「其实你把握住一条,切记不要造成不良影响就行了。」年长者答道,「最后记住,一定要自己付点钱。」
不过最近,在该省纪委关于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公开通报中,出现了这名年长者的名字。记者特意联系他问情况,他居然说:「大意了,有人发朋友圈错点了定位。早知道吃饭要像开会那样,统一上交手机才行。」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