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大佬因「小」失大位

作者
作者

领导人的女儿们

1.韩国新当选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也曾当过韩国总统,她的当选缔造了父女总统的神话。

2.奥巴马和两个女儿一起看电视,观看第一夫人米歇尔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致辞。

3.普京的一双女儿:老大玛丽娅(左一);老二叶卡捷琳娜。出于对其安全的考虑,从未让她们在任何媒体面前公开露面。但这对才貌双全的姐妹花也有自己的烦恼:嫁不出去,找不到工作。

4.马唯中(左),马英九长女,台湾地区的「第一千金」。她脸蛋清秀,行事低调,很受台湾民众欢迎。

她们的父亲是国家或地区的领导人,她们的言行、生活细节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她们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烦恼,她们就是光环人物背后的女儿们。

「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观点。」这是法新社驻美记者庞努杜雷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国家副总理王岐山的印象。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则在不同的场合多次以欣赏的口吻高度评价王岐山的坦诚、务实:「我一度是他的『粉丝』,他是个实干家,处理各种问题有清晰的思路,和他合作感到非常荣幸和愉快。」

王岐山因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经历,在国际国内都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其实,让挑剔的外国人另眼相看的,还有他的口才和智慧。在王岐山一贯以来的政治生涯中,脱稿演讲是家常便饭,且常常是纵论古今、妙语连珠,又绵里藏针。

不喜欢念讲稿,却喜欢即兴讲话

谈及王岐山,美国不少财政高官都还记得 2008 年 6 月 17 日,那天王岐山接替「铁娘子」吴仪,首次以中国副总理身份赴美参加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王岐山第二天在晚宴上发表了 40 分钟脱稿演讲,他睿智幽默、形象生动的演讲赢得掌声不断,让与会者折服。

「来美之前,有朋友警告我,这次去要小心,美国的大门要关了。」王岐山的一句玩笑调侃了美国的保护主义,反倒让美国人放松了戒心。王岐山将准备好的稿子在听众面前晃了晃又放回了口袋,说了句不喜欢念「新闻稿」,便滔滔不绝地阐述起了他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看法。

而当时在讨论中美储蓄率时,王岐山告诉美国人:中国储蓄率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借钱过日子,而且讲究赡养老人,这为中国的高储蓄率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

王岐山曾亲切地称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为「古部长」,也曾「戏言」是美方「拍档」盖特纳的「叔叔」,他还自我调侃说,不喜欢念讲稿,却喜欢即兴讲话,虽然这样容易祸从口出。

4 年弹指一挥间,2012 年 12 月 19 日晚,王岐山在出席美国商贸团体主办的晚宴上,再一次发表了近 20 分钟的脱稿演说,一如既往的坦率真诚和幽默风趣,折服了到场的美国政商界人士。美国商务部代理部长布兰克、美国贸易代表柯克等都对王岐山的「荣升」表达美好祝福,并对他的领导力表示称赞。

「你们把我捧得太高了。」随后登台的王岐山延续了过去幽默风格,一开口就引来满堂彩,「中国话里有一词叫『捧杀』,还有一词叫『棒杀』。我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公司有小青年背后议论他,说咱们这个董事长就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就好办了。所以说实话,生命难以承受其『捧』啊!」

在一番幽默开场白后,王岐山进入了脱稿演讲的主题,他用两个词加以概括——「承诺和期盼」。他说:「奥巴马总统有很多对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承诺;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也有许多庄严承诺,现在所有人都把这种承诺变成期盼。」王岐山说:「这种期盼对承诺者而言,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

他提及一个中国企业家刚向他抱怨美国人对中国企业不大信任。「我想对他说,你来的时间太短……玉汝于成,没有一个企业不是经历过多少磨难才建立起长久的信用的。」王岐山说,「但也不能否认,美国有的人对中国不了解,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

在致辞结束时,王岐山扬了扬助手事先准备的讲稿说:「我们有一个新规定,要求一般的讲话不要念稿子,我这个人原来就怕念稿子。但是这个场合不念稿子还是挺危险的,加上前面那些人再一捧,我下不来了,所以就没念稿子,瞧,稿子在这呢。」

这一席话再次赢得全场掌声与笑声。

王岐山的会

参加王岐山的会,有点紧张。

这是不少官员们的「经验之谈」,因为「你不知道王岐山会问你什么问题,平时没有积累,很难回答好」。王岐山反对开会的时候大家言之无物,人云亦云。发言的人重复领导讲话和别人的话,那是对时间的巨大浪费。他提倡发言要讲自己闪光的思路,要有火花。

时任广东常务副省长的王岐山在 1998 年 8 月省里一次工作会议上痛心疾首道:「有哪一个代表开会不带笔和本子的?开一次会就发一次,多浪费!」会后王岐山解释说,这种「小问题」一是造成了大量浪费;二是采购的单位个人往往从中捞好处,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

刚到海南任职时,王岐山第一次以省委书记的身份发表重要讲话,一开口,广阔的见识和鲜明的个性更是显露无疑。海南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按常规,省委书记和省长要分头做报告,所有的讲话都要印发文件。但王岐山说,汪啸风省长受我的委托,代表省委常委会做了一个统一的报告,我就不讲了,免得内容重复。

「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首先要从会议上做起。」王岐山不同意大规模印发会议文件,他说,兴许是出于他山西人的本性,讲究节约,反对发那么多的文件,复印几百份,也不利于保密。他被人请求在海南冬季农产品交易会上讲话,但只说了简单的一句「我宣布,交易会现在开幕!」

2003 年 4 月,王岐山在调任北京后的第一次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我就要求你们汇报的时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谁也不能『贪污』信息,军中无戏言。」 那次会议主题是防治「非典」,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当年各大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话语之一,被认为在最大程度上表现了政府决心。

而在官员曝光率较高的全国「两会」上,王岐山也总有精彩言论。去年「两会」期间,王岐山到山东团参加一个小组的讨论,小组召集人、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的开场白是:「王岐山副总理来听取小组讨论,与我们共商国是,我们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温暖,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这个桃花一样的套话还没说完,刚落座的王岐山就幽默地说「这些话全是浪费时间的」,大家都乐了。王岐山说自己参加小组讨论,是来接地气,听大家实话的。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发言时,王岐山建议他不要汇报当地的情况,但他还是想「汇报汇报」,被王岐山劝住,说「另外找时间」。

「说长话容易,说短话不容易」

王岐山曾表示:「我是学历史的,喜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而他本身并不如他的面相那样严厉。接近他的工作人员说,王岐山从来不恃才自傲,不肆意训人,手下的人感觉他很实在,较好相处。2012 年 11 月 30 日,新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的这次听取专家对反腐败工作意见座谈会有点不同,多名专家的共同感受是——「会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会上,王岐山告诉学者们放开来谈,没有禁区,也不要有顾虑。第一个发言的专家开头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

王岐山拿了丘吉尔一段话说,「说长话容易,说短话不容易,如果给我 5 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 20 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 1 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王岐山举例说,习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的讲话,就很平实。

座谈会结束时,王岐山说:「我们会经常联系你们,座谈会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思想,有讨论的观点,大家还能相互启发。我以后可能会就某个问题来找您谈。」 其中一名专家说,会上,大家对彼此不同的观点会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在更能够激起思想火花。」

王岐山:教官员说话

文_板桥霜

12 月 19 日晚,王岐山在出席美国商贸团体主办的晚宴上,一如既往的坦率真诚和幽默风趣,折服了到场的美国政商界人士。

时政

随着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中国 8 个民主党派以及全国工商联 5 年一次的集中换届圆满结束,「新老交替」、「政治交接」成为各民主党派换届大会的核心内容。各民主党派也通过换届延揽更多的专精人才,加强自身建设,待时机成熟,举荐各自成员担任政府要职。在各个大会开幕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有 6 名常委先后出席,「会见全体与会代表」,并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贺词。12 月 25 日,习近平更是走访了 8 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积极回应了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规格高:政治局常委出席

从近年来的经验看,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大多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召开,而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议程包括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等。由于各党派的领导人通常都是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领导人,因此这轮民主党派换届将直接牵动今年 3 月全国两会的人事布局。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各级党委不断加大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力度。截至 2012 年 4 月,全国有 30 个省(区、市)政府配备了非中共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14 个副省级城市配备了非中共副市长 15 名,近 90%的市县两级政府配备了非中共副职。

据媒体梳理,按近些年来的惯例,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等六个规模较大的民主党派的主席,一般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而致公党、台盟、全国工商联主席加上前述六大民主党派的第一副主席,则通常会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此外,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也会有实职安排。

与 5 年前的情况相同,本次代表中共中央出席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致贺词的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说明中共中央对民主党派高度重视,把多党合作摆在重要位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廷华说。

而在 10 年前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代表中共中央到场祝贺的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本次出席并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的 6 位政治局常委分别是:李克强(九三学社十大),张德江(致公党十四大和民革十二大),俞正声(农工党十五大和民进十一大),刘云山(全国工商联十一大和民建十大),张高丽(民盟十一大),王岐山(台盟九大)。

特点多:学历高、海归多、更年轻

纵观由 85 人组成的各民主党派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多是有着丰富专业学术的知识分子,表明更注重选贤任能,各个中央委员会的主要组成人员均是各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符合本党派特色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以及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骨干成员。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人,57 人拥有博士学位,2 名民主党派中央主席担任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

85 名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中,女性有 12 人,接近 15%。「40 后」有 16 人,「50 后」有 57 人,「60 后」有 12 人。其中,中央主席中最年轻的是出生于 1956 年的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年仅 56 岁。而在副主席中,「50 后」人数最多,还出现了 12 名「60 后」,最年轻的是出生于 1965 年的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卢柯,年仅 47 岁。

九三学社是中共十八大后首个召开换届大会的民主党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再次当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九三学社社员总数超过 13 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 58.96%,5 人担任省部级干部,158 人担任厅局级干部,728 人担任县处级干部。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谢家麟两位院士就是九三学社社员。

致公党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此次连任致公党主席的万钢 2007 年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并成为自 1972 年傅作义辞去国家水电部部长职务后,新中国 35 年来首位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正部级官员。此外,本次致公党大会上大家还看到了歌唱家朱明瑛、影星李冰冰和章子怡的身影。原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曾说,原致公党主席罗豪才积极延揽人才出了名,而九三学社主席韩启德也曾「亲自出马」。

同时,一些为换届做组织准备的互动已经提前举行。在执掌卫生部 5 年后,2012 年 9 月陈竺低调加入农工党,10 月增选为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此次换届,陈竺接替桑国卫,成为新一届农工党主席。农工党成员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桑国卫亦来自医药卫生系统。陈竺 5 年以前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出任卫生部长,是改革开放 29 年来首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继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后第二位担任政府部长的非中共人士。农工党现有 1899 名党员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1 万余名党员担任各级政协委员,699 名党员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

民革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也先是担任了常务副主席(正部长级),后在民革十二大上当选为主席。而目前民革党员中在政府、司法部门任厅局级以上实职的有 60 人,担任中共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各类特邀(约)员 26 人。细心的人发现,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本次再度当选了民革常委。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张宝文此次当选为民盟主席,接替了上一届的蒋树声,他之前接受采访时说民盟至 2012 年 11 月底有 23 万余人。民盟此次 5 位新当选的副主席中,有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王光谦。民盟盟员担任政府和司法部门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共有 861 人,担任大学校(院)长的共有 165 人。

陈昌智和严隽琪一样,均是连任了民建和民进的中央主席,原民进中央副主席冯骥才此次卸任。民主党派中人数最少的台盟比上届增加了一个副主席,林文漪再次当选主席,她用「俯首甘为孺子牛,力薄更需奋力耕」这句话向媒体表达了时刻自省、自励的心声。

接棒黄孟复当选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是原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钦敏,从其简历来看,他的经历更多偏向于学者,加之近 15 年的海外求学和履职背景,使其更多了些神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国工商联十一大上新当选的副主席中出现了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的面孔。

重传承:政治共识最核心

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 「政治交接」是 1997 年由费孝通等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提出的,目的是在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中传承、延续与中共长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民主党派成员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民主党派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有热情、有活力,知识层次大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坚定思想政治基础、沿着老一辈开创的道路走下去,成为摆在各民主党派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历次民主党派换届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有评论指出,近年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丰硕成果也表明,当离开单纯的学术研究领域,这些高学历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步入政坛时,同样可以自展所长,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比如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结合各自特色界别领域,针对文化、教育、科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农」问题等各领域都提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建议和提案,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重视,有的还被吸取到了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政策中。

袁廷华分析认为,政治交接的核心是强化政治共识,这一共识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识越强,凝聚力就越强,民主党派成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动力就越强。」

洪绂曾 1989 年起担任两届农业部副部长,他说,在九三学社,内部一致要求增加实职安排,而中央也强调自己有责任举荐人才。「形势很好。」这位 75 岁的老人常年在各地调研,在非中共党员身份的的万钢和陈竺「入阁」后,对于党外人士的正职安排,许多地方纷纷设定时间表和具体指标。「从上到下,各省都在说多少个正厅,市里多少个正局(应为正处)。」(本刊综合)

民主党派换届:选贤任能

11 月 30 日,九三学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韩启德代表九三学社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时政

从来没有过一个英语单词与政治联系得如此紧密,上至政治家,下至语言学家、网民,纷纷过来考证一个英语单词的涵义,甚至引发外事纠纷,这个单词就是 Bumbler。为什么这个单词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事情还要从英国着名的《经济学人》发表的一篇没有署名的短文章说起。

一词激起千层浪

2012 年 11 月 16 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内页上刊登了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对今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作了一个综述式的回顾。

本来这样的文章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充其量这只是对已经见报的情况「炒冷饭」而已,但正是它的标题却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蓝绿媒体纷纷加入论战,政治人物也在各自的 Facebook(脸书)上发表观点,甚至连严肃的学者都过来加以学理论证,连马英九先生也坐不住了,委派台湾「驻英代表」沈吕巡投书《经济学人》以正视听,最后《经济学人》不得不为它的标题发表回应。

那么究竟是什么标题成了麻烦制造者呢?那就是「Ma the bumbler」。何为 Bumbler?《韦氏辞典》的解释是搞糟事情的人;《柯林斯辞典》是笨手笨脚犯错的人,老是成事不足;有网络辞典则有因为能力不足而犯错的人等意思。

由于这些含义,岛内有些媒体在翻译时就直接译成「笨蛋马英九」,也有些媒体认为译为「笨蛋」太过刻薄,可以译为「笨拙」。还有些学者引经据典,实践大学应用外语系讲座教授陈超明指出,「Bumbler」一词出自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孤星血泪》,其中有位小吏名为 Mr.Bumble,一个胖胖的小人物,办事还算认真,就是做事不得要领,由于小说太有名,词汇便被后人引伸流传下来。

最具颠覆性的解释是余光中给出的,他与马英九交谈时说,拙并非一定是笨的意思。例如着名的苏州园林「拙政园」,「拙政」就取自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即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所以拙为朴实之意,也有踏实、负责任和不轻举妄动的精神。他说,这没什么负面意思,就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和愚公移山等意思。

最后,《经济学人》亚洲版主编齐格勒回函给台湾驻英代表处时指出,这是台湾媒体不负责任地错误翻译,Bumbler 一字只是形容一个人「行事犹豫」,绝对没有侮辱的意思。

到底有何深意?

我们都知道,任何语言的含义都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理解,关键是上下文,要想准确地理解 Bumbler 的含义,就要看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文章不长,只有八段,一上来对马英九先生的前后两届任期做了比较,正如副标题所说:万人迷的光环不再,接着分析了原因:经济上,人们的生活遭遇困境,薪水不涨、房价勐涨、贫困家庭增多等等;政治上,优柔寡断,油电双涨、消减军公教的年金都引发民众极大的反弹,提高社保的费率却担心反对而不能实行,第二轮涨价也被推迟,林益世的贪腐入狱也对马英九先生的清廉形象带来打击。党内也遭遇「呛声」,连胜文公开说,「经济搞不好,选上也是丐帮帮主」。文章最后还指出,马英九先生的公信力已经是江河日下了。

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事实上是对马英九先生两届任期做了一个比较,举出了一些公认的现象,例如薪金、房价、油电双涨、贪腐等等,也引用了 TVBS 调查中心的统计,马先生的满意度已经骤降至创纪录的 13%,还分析了马英九先生的一些执政特点,结论是他的执政能力不强(ineffectual bumbler),绝非是骂街式的笨蛋。

其实作为媒体,对领导人的评价本来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何况西方媒体本来就是以攻击和监督政府为天职,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我引用的证据没有错,我就没有出格,至于是否全面,那不是杂志所要考虑的,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所以,当马英九先生委派「驻英代表」沈吕巡投书《经济学人》,说文章的数据不全,又引用了更多的经济数据,试图说明台湾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不像文章中所说的那么差时,亚洲版主编齐格勒回函时仅仅说到,这是一个翻译的错误,标题并没有侮辱之意,至于文章自身,则没有丝毫的解释,因为台湾提供的资料并没有一条证明文章所引用的材料是错的,那就 OK 了,没有回应的必要。

很多台湾媒体和网友的大论战与其说是争论一个单词的含义,不如说是借外讽内了。其实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说,对领导人及其政策的批评原本就是常态,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要深入考虑背后的原因。笔者暑期在台湾访问期间,就听到了很多议论,对台湾的内政外事议论纷纷,对马英九先生的各项政策也都有很多的批评。其实任何公共政策都是一种利益调整,总是会有利于一方有害于另一方,关键是是否符合公平的原则。

是否是 Bumbler,现在评论还太早,还是留待历史评说吧。(作者为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者 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