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为何变「大贪」?

作者
作者

秦皇岛市城管局原副调研员、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是小官「大贪」的典型样本,从他家搜出了上亿现金和大量黄金。

河北省纪检机关透露,秦皇岛市城管局原副调研员、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其家中搜出 1.2 亿元现金,黄金 37 公斤,在北京和秦皇岛等地房产手续 68 套。其中七套在北京二环,家中多达七人涉案。这是一个「小官巨腐」的典型标本,值得好好解剖。

论级别,马超群过去一直是科级干部,2012 年才升至副处级,竟也能「比照」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的「暴富路径」,家中存放上亿现金。可见,只要权力失监,「蚁贪」完全可以摇身一变「象贪」。

贪官由小贪到大贪,往往就是「得益于」其小,「得益于」其所在的行业和部门的封闭性。近年来,多名小官躲过监管一路长大为巨贪。如山西蒲县原煤炭局长(也是科级干部)郝鹏俊利用职权谋利,涉案资金达 3.05 亿元,并在北京、海南等地有 35 套房产……

另外,行业和部门的小团体化、「山头主义」,信息未亮晒,内部之间互相保护,也是「小官」长成「大贪」的另一重要原因。一些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和部门,对干部的监管一直弱化,对「带病官员」,总是秉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爱护干部」的监管哲学。拿马超群来说,长期在垄断国企里任职,而且中途在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不愿被升职,如此不寻常之举,竟没能引起上级监管者的注意。

再如郝鹏俊,他从 2000 年时任县地矿局局长开始,以办理采矿许可证为名,以「红顶煤商」的名义涉足南岭煤矿,10 年间疯狂敛财。这不仅与蒲县煤炭资源丰富有关,根本的「财源」还是他掌管过的三个要害部门:地矿局、安监局、煤炭局。别人靠水吃水,他是靠权「吃煤」。在这 10 年里,各种腹诽声渐起时,郝鹏俊还常大言不惭:「咋啦?你们有意见是不?我不怕,我上面有人。」

一旦上面有顶有形或无形的保护伞,在行业和部门里作恶的蛀虫就可能毫无顾忌地吞噬公款。当然,这恐怕正是郝鹏俊等小官长成「大贪」的一股隐性魔力。这样的保护伞,是小官长成大贪的土壤。小贪被纵容的背后,还有隐形上演的「猫鼠同眠」的荒唐闹剧。

所以,我们对「马超群案」等的彻查,不能止于猎奇式曝光,诸如有多少捆现金霉烂,多少公斤黄金已经变色。而应该将坚决打掉每一起「小官巨腐」案背后的 「保护伞」,以此震慑更多仍在刀锋上跳舞的「亚腐败官员」,使其尽快悬崖勒马。如此动真格,才能以儆效尤,倒逼各级官员各司其职、一举铲除「小官巨腐」的生存土壤。


作者 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