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自荐让人才脱颖而出

作者
作者

近期,全国多地出台干部激励政策。如河南平顶山探索不担当不作为干部认定和组织调整机制,浙江湖州打破思维定式,不拘一格选用实干争先、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其中,河南南阳出台的自荐制度尤其引发舆论关注,该制度明确规定「干部可以向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自荐,可以向市委组织部自荐,也可以直接向市委主要领导自荐」。

干部自荐是干部工作的一项创新。现实中,不是所有干部都能出现在组织部门的视野内。在原有常规途径之外,增加一个新的及时了解、发现、识别干部的渠道,有利于真正让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做到用当其时、人事相宜。

当前正处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各地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任务重、时间紧、挑战多,对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把那些任劳任怨、扛重活、打硬仗的干部发现出来,干部自荐制度,有利于选拔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为官避事平生耻。」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员干部在各个岗位上就是要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从某种程度上说,干部激励机制也是打破「能上不能下」痼疾的一个切入点。一方面,不需要考虑相关岗位是否空缺就可以自荐,让一些「只想争功不想揽过,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太平官」感到压力;另一方面,南阳市卧龙区还发布了征集「躺平式干部」问题线索的公告,让混日子、熬年头、靠资历的干部没有市场。双管齐下,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无论是破格提拔还是毛遂自荐,突出的都是「严标准」,而非「随心所欲」。根据南阳市委组织部解释,建立自荐制度,只是南阳市在「分析研判和动议」环节的有益探索。用不用、怎么用,更能体现当地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这就要求组织人事部门擦亮眼睛,严格执行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等选拔任用程序,杜绝自荐过程中的弄虚作假、隐瞒事实和四处托情、打招唿「跑官」等行为,让干部自荐成为真正经得起检验的提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