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罪」难免?

作者
作者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吧?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送礼请客,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构陷他入罪。沈赞之仰天长叹,说:事已至此,沈某没别的愿望,这时候让我能见一下皇上,我将死而无憾。
  齐高帝知道了,觉得很好奇,就把沈赞之提到朝堂上审讯:你不服罪,为何见朕?沈赞之回答道:臣在当今盛世,获了一种很独特的罪。
  齐帝问沈赞之:什么罪?沈赞之说:清罪,就是没有什么东西奉承那些牛人,这就是臣的罪!齐高帝有点生气了:谁是牛人?沈赞之环指满朝穿着鲜艳官服的朝中大官:“就是这些衣着光鲜的领导啊!”说得朝堂上鸦雀无声。齐高帝觉得沈赞之的话有些夸张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但齐高帝冷静地想了想,觉得沈赞之这样激愤,必有缘故,退朝之后就重新查他的案子。得出的结论是:这家伙果然清澈见底,却被周围群臣构陷。
  怎么办?齐高帝低调地处理了这个事情,让沈赞之官复原职,也不多做解释,只是让他疗养了一段时间。沈赞之对此很受感动,重新赴任后也由此更加自勉,周围的同僚也不敢非议他了。
  其实,这样的“清罪”,历来皆有。光绪时的李用清,在官场有个绰号“天下俭”,曾经在山西原籍起复赴京授职时,这位老兄徒步三千余里,没雇一辆车骑。这实在让同时代官员觉得可恨。
  当时同时代的大学士李慈铭讽刺李用清“文字拙陋,一无才能,惟耐苦,恶衣食,捷足善走,盖生长僻县,世为农氓,本不知有人世甘美享受也。”
  不久以后,李用清被任命为陕西布政使,作为全省的二把手,他照样厉行节约、休养生息、禁止鸦片。这回,他得罪了一把手———陕西巡抚。为什么呢?毛病还出在他太“清廉”,把藩库的门守得太紧。他能让陕西库银一年内翻倍,巡抚当然高兴,但这么多银子,他不让巡抚自由使用,巡抚当然就不高兴了。巡抚要拿银子进京孝敬西太后,打点各重要的京官,疏通关节,可李用清太“不讲政治”,竟然不配合。不得已,作為一把手的巡抚亲自参劾二把手,李用清不安于位,最后回老家当晋阳书院的山长十年,郁郁而终。
  当过光绪师傅的大学士翁同龢很器重李用清,但他保护不了李用清,当李被免职回乡后,翁在日记里感叹,“昏腐当道,清罪难免”。


作者 许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