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孽者「不可活」

所 谓「作孽」,通俗说就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作孽者即便没犯法,也会付出相应代价,如人们常说的遭报应。
报应不是迷信,是一种因果。它通常指人们品行不端,造成了某种结果,属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当下物欲横流,「品行」地位江河日下,信「报应」的已不多,但「遭报应」的事仍常有。
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国内众多乳品企业产品严重滞销,导致奶农出现令人心痛的「倒奶现象」。另一则来自央视的题为《陇东亲事》的新闻调查,则用纪实手法反映了甘肃东部地区买卖婚姻公开化,且「花钱也买不到媳妇」的窘境。这两件事本来风马牛,但追根溯源,都要说到那个词:作孽。
国产奶粉严重滞销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国人转向消费洋奶粉。随着我国和新西兰等乳制品主产国的相关贸易协定生效,关税趋于零,洋奶粉价格大幅下降。国产奶粉质次价不低,还用三聚氰胺之类将同胞坑怕了。落此下场,不奇怪。
同样称得上报应的,是陇东等地出现的「花钱也买不到媳妇」的怪象。在那些地方,女方索要彩礼明码实价,且完全是卖方市场:有钱也不一定就能买到媳妇。原因很简单: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五比一,严重失调。加上不少女孩选择外嫁,雪上加霜。被当地人称为「人市」的场所比比皆是,专门撮合买卖婚姻。男方除了要拿得出或能借到那笔钱,家里还不能有兄弟:娶一个已经返贫,再娶一个,那个家相当于被原子弹炸过。女方条件之所以如此苛刻,是因为女孩太少,很多适婚男子仍注定要打光棍。物以稀为贵,女方索要的彩礼正以每年 30% 以上的速度狂涨,引发一串社会问题。
我国男性数量虽偏高,但男女比例大致正常。为何会在那些地方出现这种怪状?答案是:早些年当地很多人家生了女孩多选择送人,甚至将其丢弃。如今,那些如愿生下了「两个娃」、「三个娃」的人家,不仅要面对巨额彩礼,还极难娶到媳妇。面对镜头前那些愁肠万千的为人父母者,说「同情」真的很难:当初将重男轻女演绎到极致,还干出生了女孩不送即丢那种既悖人伦、又违法律的事的话,正是他们。不过是昨天作了孽,今天遭了报应。
难说同情的,还有那些「乳企」。在一档访谈节目里,某乳企老总大打悲情牌,称照此下去,有多少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生计会受影响云云。记得三鹿公司案发时,有案可查的毒奶粉就有一万吨。这么多毒奶粉要多少人生产?那些管理人员和员工若真不知情,为何从不买自己生产的奶粉给自家孩子吃?他们事实上是黑色利益链上的一环或者说是同谋,砸他们饭碗的,正是他们自己。给别人挖了一个坑,自己摔了进去,说遭了报应,还算客气的。
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当下很多人「太物质」,除了钱啥都不信,什么都敢干。终于有「鬼」来敲门了,「吓死」几个是好事。不然,扬善惩恶就是一句空话。
作者 詹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