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市取简称的「讲究」

「来肥人员」「返肥政策」「入肥返肥」……对上述官方表述,有不少网友认为合肥的这个「肥」字简称让人略感「不适」。有人便在网上向合肥市委书记建言,应明确合肥的简称。这种简称并非简单地使用城市名称中的某个字,而应该溯源历史,既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又要有地域特色。而官方给出的最新回复是「已转市民政局研究」。
事实上,早在 2007 年,合肥市就有教授提出「在肥专家」中的「在肥」非常土气,这种快节奏的表达并不能承载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合肥应该有个更好听的别名。对比其他省市,安徽虽然文化历史悠久,却没能在城市简称上体现出来,不失为一种遗憾。
对于合肥这场旷日持久的简称之争,一些专家认为,其实有不少城市与合肥一样,都缺乏一个辨识度和认同度较高的简称,甚至绝大部分城市都没有特殊简称,只在新闻及文件中有约定俗成的简称。一般用首字或尾字,但重名的多,必须设法避免重名。
不同条件下,孕育出不同简称
新闻及文件中约定俗成的简称,也就是城市的一般简称。比如,一些官方文件中将到桂林市的人员表述为「来桂人员」,到威海市的人员表述为「来海人员」。在相关人士看来,这种一般简称过于简单粗暴,虽然表达言简意赅,却难以体现城市特征。
与之相区别的是,城市的特殊简称。这类简称往往与当地的历史、人文、地理有关。比如,上海的简称除了「沪」,还有「申」。上海浦东历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周敏法认为,「沪」指的是捕鱼工具,上海先民用「沪」捕鱼已有两千年历史。因为「沪」是上海先民长期赖以生存的工具,所以「沪」便成了上海的简称。而「申」则源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当年被封于此,黄浦江下游曾被称为黄歇浦和春申江。

而「沪」压倒「申」成为上海最广为人知的简称,是在建国后。这是由于当时上海选择了「沪」作为车牌的第一个字。当时的学者讨论认为春申君黄歇在战国时期的管辖地是在现在的上海西部,并不能代表上海整座城市,而上海先民以捕鱼为生已经有两千年历史,故选用了「沪」作为车牌号首字。
广州被称为「穗」则是因为一个古代传说。传说曾有五位仙人,拿着一茎六穗的稻穗赠给当地人。人们为纪念五位仙人,特地修建了一座五仙观,广州因此有了「穗」的简称。
与古代传说不同,重庆之所以被简称为「渝」是因为地理条件。嘉陵江流经重庆主城区,而嘉陵江在古代被称为渝水。成都的简称「蓉」则是因为历史故事——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在成都为花蕊夫人遍植芙蓉花,蓉城因此而得名。
虽为古城,也有「苦恼」
与上述具有辨识度的城市简称相比,不少古都也在取简称这件事上犯了难。
多年前,西安就组织了多场有关城市简称的讨论,由于各方意见不合、民间认同度不高等原因,简称之事一直悬而未决。
据当地人回忆,在 2005 年,西安市民政局联合当地媒体展开了一场「西安简称『镐』,您看好不好」的大型民意调查活动。之所以简称「镐」,主要是「镐」字多次在《西安市志》里出现,后来在西安发掘的镐京遗址更是西周王朝都城镐京的核心区域。因此,用「镐」作为西安的简称,也是考虑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场调查活动中,有 80% 以上的参与者反对上述简称。反对者认为,「镐」字较生僻,字形又与「搞」相似,容易引发歧义,不适于传播。而备选的简称则包括:与西安地理有关的「沣」「灞」「秦」,与西安历史有关的「唐」,与当地建筑有关的「凤」,与城市古称有关的「兆」。
对此,有专家认为,一个流通率高的简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识辨度,提升市民的认同感。但由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些古都的简称也在不断地变化,如今确定下来的简称也不一定是最理想的简称。
山西大同一般简称「同」,但一直以来还有「平城」「云中」「云城」「魏都」等几种说法。于是 2003 年,在山西大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37 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定,把大同的另一称谓确定为「平城」。
由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古都南京前前后后也有 20 多个别称,包括为大众所熟知的金陵、建邺、应天、建康、江宁等。至于南京的简称为何是「宁」,出处就是来自其别称之一「江宁」。在西晋时期,南京又叫临江县的,后来改取「江南永世安宁」之意,改叫江宁县。在南唐、北宋、清朝时期,南京又叫江宁府。清朝后期,江宁府与苏州府合并,各取其中一字产生了现在的江苏省。到了民国时期,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南京,简称从「宁」改为了「京」。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又改回了「宁」,并沿用至今。
同为古都的洛阳,古称虽然有 10 多个,但简称依旧是「洛」。「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就叫「洛邑」。而夏商周以来长期作为都城,洛阳也被称为「洛京」。因此延续至今,洛阳便简称「洛」。一些人认为,洛阳的简称倒是容易让人记住,但直接取城市名的首字作为简称,又显得过于直白。
既要辨识度,更要避免混淆
每一个特殊简称的背后都是有关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传说。作家冯骥才曾说:「地名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民族的追思,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文化的称谓。」城市的简称,应当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目前看来,只有沪/申、渝、蓉、宁、穗、汴等城市的特殊简称具备较高的辨识度。实际上,大多城市的特殊简称并不容易被记住,比如安庆简称「宜」、兰州简称「皋」。
更有一些简称容易让人混淆,比如南京和宁波。前者的简称为宁,后者的简称为甬。高速公路的命名也会用两个城市简称,如杭宁高速、杭甬高速,有的人就以为杭宁高速是杭州到宁波,甚至还以为宁 A 是南京的车牌。
为避免出现地名简称的混淆,一些地方取简称时会从历史别称中取字,或者从当地的山川河流中取字。即使一些地方要取地名中的单字,也会考虑到要区别于其他地方。比如,马鞍山和鞍山,为了有意识地作出区分,前者简称「马」,后者简称「鞍」。再比如,成都和重庆之间的两条高速渝蓉高速和成渝高速。渝蓉高速之所以用特殊简称命名,而成渝高速用一般简称命名,目的是为了让人区分这是两条不同的路。
遇上省和市名称同字的情况,有的地方干脆另取字作为简称,比如安徽和安庆。安徽省的得名始于清朝康熙六年,取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按理说,安徽简称「安」和「徽」也未尝不可,但由于安庆府是当时安徽省的省会,而徽州府又不能完全代表安徽省,于是安徽省干脆选择了「皖」作为简称,安庆的简称则是「宜」。这不仅避免了都直接用「安」字造成省市不分,也避免了其中一个用「安」做简称导致的理解偏差。
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贵州和贵阳的简称上。比如,贵州与贵阳有时在一般简称中会直接用「贵」作为简称,但大多数时候,为了人们便于区分,贵州还是用「黔」,贵阳还是用「筑」作为单字简称。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特殊简称,近年来部分城市的别名也越来越为人知晓。比如,长沙的「星城」,西安的「长安」等等。有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城市因缺乏简称或简称辨识度过低而引发的尴尬。
作者 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