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思想领航 CHIC-2019 中国服装论坛圆满落幕

作者
作者

4 月 1 日—2 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为期两天的 CHIC·2019 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论坛以「创新跃迁,迈向下一个十年」为主题,全方位延展思想与知识的魅力。全球时尚领袖、创新大师和思想者在此深度对话,聚焦商业逻辑、系统架构和本源价值,启发行业人思考未来、探索未来、迎接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焦培,以及来自安正时尚、日播时尚、北京白领时装、爱慕股份、北京世星圣洪、思凡时尚文化集团、例外、歌力思、领秀等时尚品牌和企业的掌门人,以及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王翀、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文生等嘉宾及各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中国服装行业的新朋老友汇聚一堂,聆听时代先锋思潮的碰撞,共同思索探寻着未来的方向。回望肩后,中国服装论坛见证了巨人的诞生,目睹着产业的巨变。站在新的十年节点,行业不得不提出新的价值取向、新的品牌信仰。

从本届中国服装论坛首日的开幕致辞、思想者大会、增长峰会,到第二日的体验峰会、青年峰会、创诣大会、闭幕对话、闭幕致辞,八个板块中无论「人」、「事」、「题」都一一体现了论坛透过现象触摸本质的意图。

孙瑞哲 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下一个十年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未来世界呈现怎样的图景?服装产业应该如何发展?为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发表了主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下一个十年」的开幕演讲。解读了「消费」、「技术」、「文化」三个关键词在中国服装行业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消费升级,是创新跃迁的「发动机」。

消费者日趋成熟、理性,不再将价格、数量、新品、商标和可炫耀程度作为消费的主要考量,而是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逐步由「橄榄型」向「倒梯形」转变,占总人口四分之一的「千禧一代」已经成为绝对的消费主力。Z 世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95 后,有望成为下一轮消费增长的爆发点。老龄人口与其他年龄人口一起也构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挖掘人口结构性红利,使我国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是当下最应该着手的事情。

技术进步,是创新跃迁的「加速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化危机、求转机、占先机,建立新的创新优势。纺织服装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围绕市场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在组织内部加速全员创新、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从而全方位构筑起技术核心能力,并将技术研发的核心优势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结构转型。

文化自信,是创新跃迁的「能量源」。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加快发展科技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同步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一方面要正确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另一方面要通过更具延展力与再造力的跨界创意资源协同,构建行业创意策源的「总枢纽」,提升产业的内涵式发展与高附加值发展——文化自信,是创新永不枯竭、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更是构建人类深层次认同,完成情感交汇的必要法门。

孙瑞哲指出,实现创新跃迁,需要我们在具体的、特定的产业发展环境之下,以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视角,对创新要素进行新的基因组合与价值重构。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智识与胆识、格局与担当,去有效调控变量,最大程度激发能量。

陈大鹏 科技创新、文化创造、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跃迁三大能力

在闭幕致辞环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代表论坛主办单位及中国服装协会作了闭幕致辞。在致辞中陈大鹏表示,「中国服装产业经过改革开放 40 发展走到今天,我们过去所依托的禀赋、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消费变革的加快,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要实现创新的跃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地去提升三个能力:一是科技创新的能力,二是文化创造的能力,三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

所有的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形态,都需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技术禀赋和能力在这样一个新的价值生态中处于何种位置,科技创新能力已然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生态性条件。同时,协同创新,平台化、生态化的思维、理念、能力就必将成为适应新的发展的重要条件,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产业领跑者也将在产业与新技术的创新结合中不断涌现。

文化创造能力

设计创意和文化创造力已然成为了我们品牌转型创新,带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天,如果我们说科技的进步在改变着产业的形态,那么文化,文化创造就是在这样的变革中需要赋予产业的新的内涵和价值。就像法国文豪福楼拜所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重逢。」作为体现人类技术进步、文化创意和时代变迁的创新型产业,科技与文化必定是服装产业在新的发展时期走向高端的两个最重要的支撑。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服装行业作为基础性消费品产业,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永远是产业的根本所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迭代能力也永远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也体现在企业的发展观、价值观,企业家的胸怀格局、人文情怀。产品有品质,企业有品德。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中,我们是不是愿意慢下来,重温初心,至诚造物,宁静致远。品牌的持续创新力绝不是来自于一时的灵感,而是来自创意加匠心精神的积累与沉淀。

思想大会

「思想者大会」以「新周期:塑造我们的明天」为主题,汇集了一些时尚领袖、创新大师和思想者在此深度对话,探索时尚前沿课题,迎接全球创新浪潮,塑造更具活力和包容性的行业发展框架。

译言网联合创始人、东西文库发起人赵嘉敏围绕「技术想要什么?」发言称:技术已成为最核心的关键词,技术和人文甚至人性紧密相连。所谓创意,实质上是在所有可能性中进行搜索的效率。技术想要什么?一是连接,二是编码,最终,技术要朝向更复杂、更多样、更有序的方向。

科技财经作家、轻组织创始人,决策训练专家醒客发言称:「解决商业危机的动力在于消费社群,从以会员为中心到以社员为中心。核心是要规则型组织、目的型组织融合在一起,打破现在单一的只有电商平台的概念,结合文化和社群,让人与人之间有凝聚力。」

君智咨询董事长谢伟山在发言中指出,面对竞争,需要企业有厚厚的城墙。企业的城墙就是消费者人心的力量。波司登的逆势增长,在于确立了竞争战略,聚焦羽绒服,竞争战略 = 竞争机会 + 战略配称。

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罗家德就「边缘创新的领导智慧」这一主题表示,好的管理者,巧施四两拨千斤之力。整个系统管理者必然具备这样的特色,第一个是心胸开放;第二是能够有效地把创新连接整个网络;第三是教育永远是边缘创新复杂系统核心中的核心。

管理哲学家、财经作家王育琨以「破心中贼造真善美绝活」为主题,表达了做企业就要像华为一样,有磨好豆腐给至亲的人吃的心态。首先,面对无妄之灾不抱怨不投降,接纳一切新发生,努力、奋斗,用痛苦创造快乐;其次,破「先赚钱,再利他」、「贸工技」等心贼;再次,破惰带怠,破贪婪;最后,灰度哲学,在无穷性中穿行,造物、改变、无我。

增长峰会

「增长峰会」以「逆增长:流动、流行、流量」为主题汇集了数位商业增长专家及前线商业增长先锋们展开深度分享。

粉丝工场 FANCTOR 创始人、深度分营销理论体系创建者丁丁表示:粉丝跟消费者、用户最大的区别在于情感的链接,粉丝是支持者,他们认同你的价值观,发自内心地爱你,允许你出现问题,希望能够参与你的产品。

创新增长战略顾问唐兴通发言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 4C 法则:场景 + 社群 + 内容 + 连接。如果你还不会场景思维,要么离开服装行业,要么换个场景做产品和营销。社群思维是未来两年新零售、新商业的标配。社群构建如果没有任何筛选、管理,就没有任何商业价值。重塑世界观,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活下去。

资深营销专家、氢原子 CEO 唐文在论坛指出,心理学在今天的商业中应用越来越大,关注这个方向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今天的我们已深陷「数字心理大师」不能自拔。中国企业当前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品类的定位。在创业创新中真正重要的是「品类」,但品类也是商业中最容易被误会的关键问题。

腾讯智慧零售商务副总经理母小海谈到,互联网带给零售和品牌在线搜索、平台电商、移动社交这三次数字化机遇。腾讯经过在智慧零售领域的探索,通过通触点、通数据、通绩效这三方面,转化升级为互联网营销 2.0 模式,让数字智慧驱动零售增长。

上海兆妩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青锋发言称:使命唿唤时代的英雄。见善即取,不断创新。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品牌,缺乏了两个字:硬气。我们要使命在肩,主动精进。

Le Fame 品牌联合创始人苏雅维指出,摩登传承,未来的消费者越来越懂得自己要什么,更愿意在自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上付出更多。在中国商业环境迭代更新的年代,为我们这些本土新兴商业设计品牌带来更多的发挥空间。

ZHOUMI 创始人周珍谈到,最会做产品的人没有品牌和环保意识,最懂品牌和渠道的人对产品没有热情,会不会有一种新的方式和链接,让全球更多人热爱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杭州云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冬雪在论坛上谈到,「作为电商直播体系的践行者,我们以用户思维为先,通过精美、精致的陈列,细节提升客户的体验。稳固核心竞争力,升级供应链体系,建立持续信任感,打造品牌知名度。」

izRetail 逸芮联合创始人霍红表示,增速放缓、全渠道、年轻化、跨界联乘、潮牌化、生活方式、设计师品牌、极致体验、环境保护等,构成了 2018 时尚品牌十大关键词。

体验峰会

体验峰会以「超预期:如何持续创造惊喜」为主题,汇集了一些站在潮流前线的品牌方负责人,共同探计体验研发和用户运营等话题。

FILA 中国总裁姚伟雄发言称,现实 > 期望就是惊喜。满足中产未被发掘的时尚需求,通过差异化定位、年轻化、跨界、代言等创造商品端的惊喜、商品多场景 + 多品类的惊喜,加之协同孵化、价值零售,从而我们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在三里屯太古里总经理余国安的现场讲述中,他们通过品牌优化、硬件升级、一起潮玩,把三里屯太古里做成了中国时尚地产商业界的首店收割机,变成了自成一派的时尚生活方式的核心大 IP。

在 MOSCHINO 全球视觉营销总监 Stefano Barnl 演讲中,其表示:视觉体验、哇呜效应,能让产品快速走进消费者的心。产品、概念、表述是视觉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MOSCHINO 通过视觉商品化概念、创建云体验,并用与时俱进、前瞻性,忘记过去的规则,给客户呈现了灵活多样的时尚。

青年峰会

在此环节,主办方凝聚了青年领袖群体,包括这些近年来在市场上做的风生水起的活力品牌,不仅了解市场和消费者,更是不拘泥于形式与框架,善于创新,引领潮流。

作为近年来大火的密扇,其品牌的创始人、CEO 冯光的论述中,品牌一定要有标签,只能做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在『2 维、4 进阶、6 元素』游戏化团队管理体系中,我们让品牌与消费者产生了标签共鸣。」

作为一个有着北京大妞气质的品牌,UOOYAA 乌丫俘获了一众消费者的心,该品牌创始人尹剑侠谈到:「时髦就是当下的好看。我们不是理性思考后精心规划的市场定位,而是面对真实的自己。健全的品牌人格,需要建立一个以态度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营系统。品牌的背后是态度,态度的背后是系统,系统的背后是组织,组织的背后是『人』。」

最后在小数据里的大市场讨论环节,Particle Fever 粒子狂热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林海说到:「一时创意容易,持续的创意则很难。作为一个从朋友圈出道的设计师运动品牌,我们的客户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外在所左右,这也为年轻的我们提出的命题。」

CHEN PENG 品牌创始人、设讹总监陈鹏则说:「我们的消费者复购率很高。我们的服装的自信感大于材质带来的温暖感。这恰巧迎合了这一代物质上富足的消费者,精神上需要释放的群体,下一个十年:思考如何可持续发展。」

作为明星婚纱设计师为外界所熟知的高级成衣品牌 LANYU 创始人及设计总监兰玉,则表示,明星有利于增粉,但后期粉丝如何管理、挖潜需要品牌深度思考。客户都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企业要学会在客户沟通中找到品牌的特性。

在 SHINE LI 帽饰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李姗看来,传承就是趣味。帽子实用性不强,但四两拨千斤,为此 SHINE LI 的竞争力是做唯一一个帽饰品牌中有工坊的品牌,面对外界的纷杂,他们会持续保持头脑清醒。

身为 LALABOBO 董事、设讹总监的于茜子,虽然年轻,但发言中却对市场、客户显得颇为老道。在其看来,有趣的灵魂不会变化。为此,LALABOBO 要抓住客户不变的一点。创立之初,他们就专注于我们是谁?而正是这种专注,吸引了一群像你的人。但如何保持自我,如何保持惊喜,恰恰成为一个设计师的自我困惑。

H&K 手工皮具品牌创始人、主理人康丞相介绍说,H&K 起源于热爱,是传统工艺品牌。客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客人增长很慢,但很有质,复购率很高。对于下一个十年,康丞相总结道:想开点,活下去。

旗袍作为一种小众服饰,近年产品的天花板在不断提升。身为网红旗袍品牌的代表,逸红颜品牌创始人明月表示,「一直以来我们给粉丝提供一种价值观,透过旗袍传递的生活状态。粉丝也在品牌的互动中互相种草、传播、裂变。」

通过与在场嘉宾的探讨,YOKA 时尚 CEO 郭丁绮总结道:「吸引消费者的核心是要有好的内容的传播。设计师品牌的意义所在,是不追大流,但要有个性,这是年轻人想要的。设计师品牌最大的挑战也是如何保持独特个性的同时能从中脱颖而出。」

创诣大会

每一届中国服装论坛上,艺术家、美学家和设计师的云集,带领观众一起探索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实现观念、材料、语言的再生。本届论坛的「创诣大会」环节,主办方邀请到重磅力量。

身为无印良品创始人小池一子,对于时尚颇具禅意而深刻。「走在路上,我们需要回顾过去,回到原点,再面向未来。无印、当然、自然。无印良品的宗旨是寻找最朴素的物品,再把他们商品化。通过对于纺织传统工艺的追踪溯源,让人反省回顾生活原点,意义非凡。」

而纺织品设计师、无印良品传播顾问须藤玲子则表示,杂丝拖鞋、铁锈面料、鸟的羽毛、纸造面料、可持续工艺……「我们总是善于从废旧的、遗弃的原料中重新发现它的价值,反复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去思考未来,这样才不容易偏离我们的初心及轨道。」

布料图书馆主理人马黛霞的讲演充满了人文情怀,其谈到:「布料本身是理性且中性的,中国当代材料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科技感、功能性、人性化水准。布料影响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设计共生共长,由此及彼,打通人与物的共情。」

Black Rainbow 联合创始人 Greg Hervieux 介绍说,我们是一个国际化,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创意工作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我们和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合作,参与到新生代的消费中,并和当代艺术家和传统艺术家进行广泛合作,把整个品牌文化传达给消费者。

而 Black Rainbow 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Jay Smith 则表示,数字化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走进新世界,发现客户趋势的变化。未来,时尚将来源于数字化平台,这将颠覆现在的消费方式,也改变了品牌与客户沟通的方式。

在与中国时尚界的重磅人物,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的对话中,Damir Doma 品牌创始人 Damir Doma 表示,品牌身份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品牌故事也非常重要,我们的独特在于从女装中得到灵感创建了男装品牌,最后创建了男女同款。阴柔之美和阳刚之气可以并存,未来更是这个趋势。时尚也需要持续的投资和耐心。」

闭幕对话

国内重磅力量也汇聚于此,共话「创新跃迁:迈向下一个十年」。

中国服装论坛执行主席王军说到,中国消费品市场不断变化,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商品,越来越丰富的销售模式。「在这样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和产品脱颖而出、深刻地感染消费者、唤醒消费者的认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让产品成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

爱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荣明谈到,「我觉得目前品牌建设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重要,获得销售更容易,但品牌想走进消费者的内心越来越难。这也使得建设新的年轻的领导力至关重要。」

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安政则说,这几年中国商业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微商平台化的运作,让品牌对未来市场看到了更多的曙光。

在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看来,跑马圈地的思想已经过时,品牌一定要进行精耕细作的转变。世界变化飞快,各种技术的层出不穷也在倒逼品牌要不断尝试、勇于创新。

思凡时尚文化集团公司总裁周严如是说,「品牌的主角是客人,我们的客人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对服装需求越来越多,如何形成全新的链接,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更广更深,这是我们思考的。未来,我们可能会与社群和社区的链接更深入。」

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武杰讲到,企业对用户的了解非常重要,只有更好的了解才能创造更好的服务。希望企业在文化和机制上鼓励创新、分享、奋斗。

北京方圣时尚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涛说,「当前越来越多的新锐思想和模式已被市场所验证,形成了新的生产力。未来五年,是企业向管理、模式、产品不断创新的尝试和努力。」

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国祥谈论到,「我们认为渠道不管怎么变,所有渠道本身也在成长,成熟,品牌也越来越适应渠道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品牌对顾客的需求越来越了解,我相信每一个品牌都会选择到适应自己的发展方向,渠道与品牌的共性发展越来越好。」


作者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