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期,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下一阶段经济工作。这次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调稳平衡,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稳健、更坚实。这为全省各地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当前,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定位,落实关键措施实现「稳」,以「进」的信心拓展空间,把握好调稳平衡辩证法,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稳」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实现「稳」,最基本的是坚决守牢底线。坚持底线思维,不是拿底线当「挡箭牌」,而是要坚持「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严格边界约束,科学设置一批约束性指标,推动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防范、精准治理。实现「稳」,最关键的是稳住经济基本面。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在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上有所作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稳」,最终落脚点在市场主体和基层基础上。要以政府「服务强」助推企业「实力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让更多企业成为创新的实践者、引领者、受益者。
江苏要落实「为全国发展探路」的殷殷嘱托,必须擂响「进」的铿锵鼓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思维拓展「进」的机遇和空间,用推动「八字方针」落实的成效保证「进」。要发挥外向型经济优势,高水平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做深做细做实,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良性循环。要用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的优势,在产业互为支撑中发挥江苏制造业优势,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实现分工协作,深化产业体系的协同创新。
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还必须保持「稳」与「调」的平衡关系,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所在。「稳」是基础,「调」是手段,「进」是目的。我们既要防止脱离「调」去「稳」,又要防止脱离「稳」去「调」,把握好时机、力度和节奏,以「稳」保「调」、以「调」促「进」、以「进」求得长远的「稳」。调整结构要系统谋划、一体考虑,善于从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统筹考虑、周密安排,切忌顾此失彼、因噎废食。同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练好绣花功,少些「一刀切」、多些「差异化」。对于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不能把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能,要根据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来综合考量,大力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
责任编辑:包咏菲
作者 群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