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

作者
作者
互联网安全强大研究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观点,准确把握基础性工作、战略性工作的内涵与要求,对于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清内涵 辩证把握

基础性工作,就是对事物发展具有根本性和根基性的工作,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日常性。这些工作如建筑地基一样,或许难以被人觉察,但却十分重要。二是深层性。基础性工作触及事物内在深处,做好了能够内在地、深层次地改变事物的发展状态。三是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管未来、管长远,做好了就能使事物长期在好的方向上发展前进。对于宣传思想工作而言,理论武装、新闻舆论、文化艺术、道德建设等都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这些工作,就能筑牢思想基础、价值基础、文化基础和民心基础,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战略性工作,则是与业已确定的重大战略紧密相关或者具有战略性地位的工作。一是对于宣传思想工作全局具有指导意义的总体性方略。比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是由宣传思想工作新形势、新特点提出来的战略性任务。比如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条件下如何管好用好互联网。三是由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战略性工作。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展现良好形象便成为一项极具战略地位的宣传思想工作。

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作是辩证关系,各自侧重于某个方面,但也可能交叉并存。比如,在当前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同时,两者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比如外宣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在当前背景下就具有战略性地位。当然,无论基础性工作还是战略性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两者共同归属于宣传思想工作全局,必须正确处理其相互关系,不可偏废。

抓住根本 夯实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宣传思想工作既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又要立足基础、抓住根本、持之以恒。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一是巩固思想基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首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抓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教育工作。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深化阐释宣传、拓展学习教育、创新方式手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抵制与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与错误思想,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世界、思考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应有的真理光辉与力量。

二是夯实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在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要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育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再次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三是拓展文化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要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中,不断豐富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涵。特别是要在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四是厚筑民心基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和精神文化生产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把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着眼全局 战略谋划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领域、使命任务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要着眼治国理政全局,分析研究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新趋势,在一系列战略性工作上下大功夫。

以坚定“四个自信”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四个自信”,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而“四个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我们需要从学理上进一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科学性与丰富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夯实基础。同时,还要将坚定“四个自信”贯彻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各方面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好发展,但依然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至关重要。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立场、政治方向、根本原则问题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管意识形态、管媒体,确保党的声音和主张解释好、实现好、传播好。同时,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切实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互联网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要在网络管理上下功夫。面对网络上大量存在的攻击渗透与有害信息,需要分析掌握网上斗争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不断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攻防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运用互联网弘扬主旋律上下功夫。在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基础上,科学运用好这一传播利器,借助于媒体融合努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方面,要在深度挖掘中华文化以及中国道路的特色和魅力上下功夫。尤其是中国道路对于世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把这些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思想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另一方面,要在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上下功夫。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说的和国外受众愿意听、听得下去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袁久红 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