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使命

2009 年 4 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在讲话中特别回忆了对昆山提出的这一指示。2019 年 2 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昆山市等 6 个地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昆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紧扣「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目标定位,全面推进现代化试点各项工作,努力扛起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彰显「强富美高」内涵的现代化路径。
把「经济强」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加快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昆山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只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昆山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化企业服务优存量,加大招商引资强增量,加快创新驱动促转型,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28 条政策举措,推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1311」服务机制,不断丰富拓展「昆山服务」内涵,全面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突破 83 万户,在全省同类城市中遥居榜首。全面推行「互联网 + 政务服务」,打造「1330」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创新推出「拿地即发证、出证即开工、完工即验收」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全市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 60 个、50 个和 24 个工作日,重点产业项目「四证」审批时限压缩至 7 天。
夯实重大项目「硬支撑」。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面向欧美日韩加快科技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以优质增量的持续引入推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高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 2 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丘钛智能视觉模组、富士康 5G 毫米波连接器、三一创智云谷、迈胜质子医疗等龙头项目成功入驻,李克强总理就昆山引进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亲自致贺信。今年以来,全市新设外资项目 222 个,新增注册外资 3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7.2%。
下好创新转型「先手棋」。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联合中科院、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构建创新共同体,高效运行国家超算昆山中心,加快建设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
打造开放发展「升级版」。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家门口」的国家战略机遇,深度做好学习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这篇大文章,悉心打造虹桥商务区配套合作区,主动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实施示范区协调发展区一体化规划。增创对台合作新优势,全力以赴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成功入选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设对接东盟货物贸易跨境平台、智慧综保区,率先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首创海关「两段准入」信息化监管试点。
把「百姓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追求,加快打造生活美好的幸福昆山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昆山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民生服务精准性、普惠性、先导性,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把优化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让「隐性财富」更好发挥富民的「显性效应」。近年来,昆山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 80% 以上。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实施「红黑榜」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中华北村改造获评「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昆山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综合考虑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特色田园乡村、康居乡村从「盆景」变为「风景」。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力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出蓝盾护航、群租厂房综合治理、工业小区改造升级「组合拳」,创新开展危化品泄漏、校园安全等「红蓝军」对抗演练,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安全生产检查,打造「智慧安监」平台,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实施综治网格和警务网格「双网融合」,拓展「大数据 + 网格化 + 铁脚板」工作机制,高标准建设「城市大脑」,全面开展 12 个重点领域「无黑」专项治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 99%。
把「环境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昆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昆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规划合理形态美、生态宜居环境美、设施完善功能美的美丽昆山。
优化城市蓝绿空间。落实「减量发展」要求,高质量编制 2035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 11 条绿色生态廊道、6 个郊野公园、4 片生态区,推动水网、路网、绿网「三网融合」,确保全市受保护蓝绿空间在 50% 以上。大力推进「三优三保」,加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去年以来淘汰低端低效产能 526 家,腾出发展空间 9229 亩。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每年排出「百项生态文明实事工程」,近五年全社会环保投入年均超百亿元。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基本消除劣 V 类水质河道。全市 PM2.5平均浓度降至 28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 83.3%,8 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 Ⅲ 比例保持 100%,傀儡湖被评为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和全省首批生态样板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城市更新,加快「五区一线」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标志性「城市客厅」。实施交通体系提升三年建设计划,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施「美丽昆山」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新改建标准化的农贸市场 70 家、公共厕所 890 余座、公交候车亭 1226 座,改造老旧小区 176 个。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成绿色学校 337 所、绿色社区 209 个,投放新能源公交车 1130 辆、公共自行车 3.52 万辆,「三定一督」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 100%。
把「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快打造文化繁荣的文明昆山
昆山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弘扬文明新风,繁荣文化事业,着力打造文明之城、文化强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一十百千万」行动,创新推出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和移风易俗「红七条」「白九条」,深入推进新昆山人市情教育暨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打响「家在昆山·文明有我」品牌。近年来,昆山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试点城市,2019 年在全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考评中位居县级市第一。
丰富公共文化供给。规划建设文博中心、传媒大厦等重大项目,升级改造侯北人美术馆、亭林园、森林公园等文体场馆,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精心打造群众文艺「惠民」「圆梦」「竞秀」三大行动,举办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深入打造昆曲和顾炎武两张文化「金名片」。制定昆曲发展五年规划,打造昆曲特色小镇,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设立「昆山市顾炎武日」,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中共昆山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吴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