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降本增效路径

作者作者
平台探索智能系统高效

「降成本」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实体经济困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省经信委创新举措,实处发力,多处用劲,点穴施策,真正帮助企业把「本」降下去,把「效」增上来。

一、「服务平台」降低信息化成本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腾飞的翅膀,但门槛高、投入大,众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为让广大中小企业小投入获得大服务,以信息化打造新实力,省经信委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建设「e 企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省级三星以上公共服务平台 500 余家、国家服务示范平台 29 家,以市县全覆盖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助力中小企业发展。「e 企云」是全国首个数字企业云服务综合平台,以「改买为租、按需购买、即买即用」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器和软件产品租赁等信息化服务,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成本。

二、「直购电」降低用能成本

电是企业运行的必备要素,节约用电成本是企业节支降耗的重要环节。省经信委想企业所想,加快试点探索,打破单一购电模式,推动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购销、自主协商、市场竞价,有效促进了电价下调,实现企业节支降本。参与直购电的企业平均用电价格降低 2 分/千瓦时,今年全省 1012 户企业可降低用电成本 12 亿元。如,江苏协鑫硅材料有限公司 2016 年签订直购电量 78394 万千瓦时,可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1500 余万元。同时,开展大用户优化用电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优化用电建议书,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有效降低了工业企业用能成本。

三、「智能装备」降低用工成本

当前,用工成本增长较快已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应用智能装备,既能节约用工成本,又可提高产品质量。省经信委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抓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和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滚动推进 603 项、总投资 1572 亿元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去年创建 150 个示范智能车间,推广应用机器人 2000 多台,企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全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装备自动化率达 85% 以上。如,无锡第一棉纺厂投资建成由 9 万多个传感器、28 套信息系统组成的智能车间,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能耗情况,万锭用工从原来 200 多人降到 18 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市场价格的话语权。

四、「现代物流」降低流通成本

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企业内部挖掘降本,也需要政府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体系帮助降本。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优化物流空间布局,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制定了《智慧物流示范企业(项目)试点办法》等政策文件,扶持和推进一批物流运营网络中心、管理调度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等示范项目建设,培育了十批共 86 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和 264 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智慧高效」物流服务体系。2015 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下降 0.3 个百分点。

五、「高标准厂房」降低用地成本

对中小微企业单独供地,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也增加企业投资成本。省、市经信部门创新思路,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集约集聚发展,以高标准厂房有效解决了众多中小企业用地难题。与省国土厅联合推动高标准多层厂房建设,共拿出 8000 亩土地指标,奖励专项资金 1 亿多元,累计建设高标准厂房 2800 多万平米,节约用地 2.3 万多亩,既解决了项目「落地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省了钱」,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又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如,通州区川姜镇建成 48 栋标准厂房,节约用地 374 亩,降低用地成本约 7500 万元,入住企业 60 家左右,全部达产后企业销售收入达到 100 亿元。为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促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的意见》,分类明确再开发政策,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引导实现规模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效益集显,成为企业降低用地成本的重要抓手。

六、「电商拓市」降低营销成本

发展电子商务,开拓网络营销渠道,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是潜力巨大、成效显着的营销新模式。省经信委积极组织「电商拓市环省行」等活动,加快建设和应用 B2B 电商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帮助大中型企业在电商平台建设、供应链提升和行业应用等领域开展电子商务与互联网应用,引导企业营销模式向电子商务、B2C、O2O 转变,全省 30 家重点工业大宗商品综合电商平台线上实物交易规模超过 2.3 万亿元,大中型企业电商平台普及率达到 80%。如,买卖网推出的「电子签约」,是目前唯一可以取代纸质合同的电子合同,突破了合同签署跨地域、耗时久、流程复杂等难题,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便捷高效,而且节约了大额的管理和营销成本。

七、「政府培训」降低人才成本

持续开展培训,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投入。省经信委大力整合资源,加大对企业人才培训补贴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2000 万元左右,推进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软件人才育鹰计划、职业经理人培训等,直接培训超 2 万人次,有效帮助企业员工提升技能和管理水平。引导各地开展特色培训,苏州连续多年组织企业家赴海外培训,常州举办工业支柱企业领导力研修班,扬州引进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基地开展创业培训,全省经信系统每年培训量超过 20 万人次,有效降低了企业引进人才的成本。

八、「转贷平台」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过桥难、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推动各地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益型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平台,平均转贷期限 3-5 个工作日,综合成本不到市场 1/10,具有门槛低、手续简、周转快、风险小的特点。目前,全省各地建成 49 家转贷应急资金平台,为 8800 多家小微企业提供转贷资金 1100 多亿元,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 5.5 亿元。如,无锡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平台,正常 1 个工作日即可走完全部流程,综合成本不到市场的 1/20,合作银行达 13 家,2015 年为 1343 家中小微企业转贷 2235 笔、总额 126 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深受广大中小微企业欢迎。

九、「财政奖补」降低投资成本

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是稳定工业增长、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举措。我们加大财政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制定印发《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实施细则》等文件,协调推进国家和省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资金安排等工作,去年分三批次安排省级专项资金 11.376 亿元,支持项目 1797 项,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走出实验室,走下生产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总规模 300 亿元、首期 30 亿元的省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设立省互联网创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金和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今年,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将重点聚焦 1000 家大中型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 1000 大中型企业互联网提升,扶持力度、资金规模都有所加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十、「落实政策」降低税费成本

企业降成本,减少税费是重头戏,抓好政策落实最关键。全面梳理、评估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并向社会公开,建立政策落实督查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提出 32 条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经测算,全省企业直接降成本总额可达 600 亿元左右,「减负」总量全国第一。落实国家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政策,2015 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进项税申报抵扣 382.8 亿元,办理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申请 364 项,可免关税 4 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税费成本。□ (作者单位:省经信委)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韩东铭 闫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