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时时放心不下」

近日,再读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内心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久久无法平静。感触颇深的是他对人民、对工作「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境界。他看到兰考那么多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心如刀绞;他看到群众的住房不牢固,心心念念;他看到全县那么多群众在风沙盐碱地里辛勤劳作而无好的收成,心急如焚。直到弥留之际,还让人把麦穗拿到病床前亲眼看一看、详细问一问。
「时时放心不下」,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组合成了最质朴、最纯粹、最动人的「为官誓言」。从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到人民的好村官沈浩再到「陀螺部长」杨汉军,他们都有「时时放心不下」的「一些事」,可能是「沙区造林」,也可能是「高效农业」,亦或是「人才招引」,但不论他们「牵挂」的是什么,爱岗敬业、一心为民是他们永远不变的「初心」。
明代的吕坤曾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通俗地讲,就是为官者权责相系,苦乐相悖,权力大一分,责任就重一分,必须心里装事、脑子想事、内心有牵挂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两苦三步」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他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本职工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因为对责任有牵挂,所以才「时时放心不下」。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脚步,危急时刻,许多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敢担责任,不约而同地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主动挑担子、扛重任,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作为一名被党和人民赋予了一定职权的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就意味着承担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干事越多,也就意味着肩负的责任越重。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应担的岗位责任,才能不负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
因为对人民有牵挂,所以才「时时放心不下」。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牵挂着基层群众,不论是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重返梁家河的调研,还是走进张北慰问困难群众、四川凉山考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生动诠释着「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情怀。再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当代「樵夫」廖俊波,「狮子型」干部杨汉军,凡是心怀群众、担当创业的党员干部,他们都把「时时放心不下」当做了自己的座右铭,转化为扑下身子干事为民的生动实践。
因为对家人有牵挂,所以才「时时放心不下」。「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只有保持对家人的牵挂,树立规矩和纪律意识,对组织、对人民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才能不为人情所困、不为物欲所扰、不为利益所惑,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时刻提醒自己,把好用权的「方向盘」、系好廉洁的「安全带」,把从严律己作为爱护自身、尊重家人、珍爱家庭的具体体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审计局)
责任编辑:朱瑾
作者 侯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