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高位」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自战略实施以来,顶层政策设计持续完善,基层探索实践日益丰富。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带好头、领好向」的殷切嘱托,立足「三个高位」,努力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先行探索,作出示范。
立足高站位,在认识上「形成自觉」
实现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实践性意义,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深刻认识「优先发展」的政治考量,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因而,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优先发展」的要求加快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准确把握「两个百年」的历史方位,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诺践诺的必由之路。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 2050 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最突出最明显的短板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牢记我们肩负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真切体悟「重农固本」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夺取「双胜利」的务实之举。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的重要性。疫情对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挑战,警示我们必须抓紧抓实粮食生产,持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疫情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压力,警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农村消费提档升级。疫情防控暴露出乡村治理、农村医疗、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警示我们必须切实加大农村基础投入,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乡村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立足高定位,在目标上「走在前列」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要强化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计划、行动落实,做到进度上快于全国、水平上高于全国、质量上好于全国,努力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探索经验、提供「江苏方案」。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走在前列。充分发挥「鱼米之乡」农业资源禀赋和良好发展基础的优势,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农业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规划引领、品质提升、主体培育、市场拓展和改革创新等务实举措,着力破除种粮效益偏低、品牌聚合力不强、加工转化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制约等发展瓶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
推动农村全面繁荣走在前列。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提升农村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文明水平,加快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发展新格局。打好苏北农房改善攻坚战、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深入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让江苏的乡村不仅有可观的「外在美」,也有可感的「内在美」。
推动农民全面进步走在前列。以乡村人才振兴为突破口,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到乡村为「三农」服务,开展优秀乡村人才培树活动,引导带动广大农民提升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本领。大力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总结推广「马庄经验」,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扭转农村地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展现江苏农民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良好精神风貌。
推动城乡全面融合走在前列。统筹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双向融合。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立足高档位,在行动上「比学赶超」
实现高定位的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必须不断强化「探路者」的担当和勇气,在地区之间、条线之间来一场「比学赶超」,跑出江苏乡村振兴「加速度」。
不断提升「比」的意识。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分析比较,才能知彼知己,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保持恒心。「三农」工作关系全局,从当前形势来看,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实现稳中有序、稳中有进,使我们增强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信心。要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凭实绩论英雄、比高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境界,持之以恒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防止急功近利,做到久久为功。
不断增强「学」的自觉。学是一种真诚的生活态度,只有自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善于从新思想中找思路、寻办法、求突破。学习无锡市华西村、徐州市马庄村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学习外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如浙江安吉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经验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大学习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和发展江苏乡村振兴实践。
不断激发「赶」的动能。赶是一种不屈的顽强意志,只有咬紧牙关、开足马力、不畏艰险,才能勇争一流,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推进乡村振兴。中央明确提出,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现在距离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强化时间观念,抓紧研究解决体制机制不顺、资源要素制约、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确保第一步战略目标如期实现。省里已经制定出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效率观念,对照考核指标,缺什么就补什么,加快行动、提高效率。强化质量观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产品提质、产业增效、生态改善、改革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
不断实现「超」的跨越。超是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提升比的意识、增强学的自觉、激发赶的动能,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超,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要时刻保持超的状态,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不断展现新气象、彰显新作为。注重讲究超的方法,按照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要求,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精准发力、精心施策、讲究方法,在你追我赶中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不断凝聚超的合力,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作用,支持引导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让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作者系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
作者 胥爱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