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让城市更和谐更美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常州市始终把道德讲堂建设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推进不松劲、创新不停步、拓展不懈怠,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风尚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中央文明委、中宣部两次在常州召开现场会,道德讲堂被写进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今年 4 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常州调研时,实地走访了钟楼区花园南村社区道德讲堂,充分肯定了道德讲堂在社会道德教化中的积极作用,要求进一步推广这一做法。
树立道德引领「风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讲堂建设的主线。常州道德讲堂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重点,大力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种行为,潜移默化地使文明道德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坚持系统化思维,把统一基本标准和分众化推进相结合,内容聚焦道德,流程注重仪式,每一类道德讲堂都明确重点,坚持基础标准加特色,在农村倡导「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在社区倡导「友善互助、关爱感恩」,在窗口行业倡导「诚信、敬业」等等。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新风相结合,将延陵季子、「常州三杰」等本土优秀文化元素加以传承运用,发掘其蕴含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组织宣传引导与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把当下群众身边的新鲜事物、感人故事搬上讲台,演绎「爱敬诚善」,用仪式化流程让参与者直面道德、触发自省。现在,道德讲堂已遍布常州城乡,企业讲诚信、干部讲奉献、职工讲敬业、居民讲友爱正蔚然成风,不断刷新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培育凡人善举「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是新时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常州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让「小人物」站上「大舞台」,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让身边的感动唤醒良知,成为道德的感召。通过建立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体系,设立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十类平台,道德讲堂不断发现和培育各级各类道德典型。只要有闪光点,就能成为道德讲堂主角。有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也有鞠躬尽瘁的党员干部;有高铁上救人于危难的医生,也有为了兑现承诺亏损几千万元的企业老总。人物可亲可学,参与就近就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偶像」。双桂坊美食街通过「放心餐饮」道德讲堂建设,大力倡导「以道德立身、凭良心经营、靠诚信兴业」的理念,打响「放心餐饮」品牌,「学习双桂坊,诚信做食品」全国现场会因此在常召开。上上电缆董事长丁山华是江苏省第三届十大诚信标兵,他诚信经营的事迹,通过道德讲堂的巡讲广泛传播,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响。组织企业家专题道德讲堂,一大批企业家走进道德讲堂,「以道德立身、凭良心经营、靠诚信兴业」的理念成为共同遵守的信条,使道德实践由「标杆现象」放大到「群体效应」。

营造守望互助「邻里情」。社区是居民集中的主要场所,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是进行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是过去邻里亲睦的美好图景,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户户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邻居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常州用道德讲堂找到了「破冰良方」,掌管 30 多把邻里钥匙的徐琴秀,在社区有 4 个「妈妈」的翁雪坤,把爱和信任带给更多人,也带动更多人。「你帮我修电脑,我帮你接孩子」,互帮互助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加爱心社」「雷锋科技服务队」等 2600 多个公益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持续开展的十届社区邻里节,将道德讲堂融入祝寿、结婚仪式,融入中秋、端午佳节,拉近了邻里感情,增进了人际互信,让「鸡犬相闻不相往来」重新变为「知己比邻」。
安装矛盾疏导「减压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离不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面对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现代城市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道德讲堂强化道德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创新推出「百姓视角」模式,将社会热点话题搬上讲堂,大力推行「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六个我」模式,变传统道德教育「你说我听」的灌输式、说教式为「我参与、我践行」的互动式、开放式,使每个人都能感知道德、领悟道德。医患矛盾根在哪,跌倒老人扶不扶,装修扰邻怎么办,百姓在你言我语中明是非、达共识,让矛盾化解于无形。广场舞应该在哪跳,不文明旅游怎么管,一系列城市治理难题让市民走到了前台,为政府服务与管理提供了方向。飞龙社区仅 2 名民警,依托道德讲堂发动了 300 人的民间队伍,管理了社区 2.6 万人。溧阳市以道德讲堂为基础衍生出「百姓议事堂」,邀请大家信得过的百姓代表,采用身边人理身边事的方式,闻民声、解民忧、议村务、促新风,通过议事协商化解矛盾纠纷、商讨发展大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扩大线上线下「朋友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改变以往的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提升传播效率,提高传播速度。2017 年以来,常州抓住移动互联网「终端随人走,信息随人转」的特点,创设掌上道德讲堂,跨界融合打造思想道德建设「大 IP」,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体,辅以微博、直播等,吸引用户 32 万,累计阅读量超过 200 万,用户发布分享近 1.8 万条,不仅扩大了正能量传播效应,更搭建起线上线下对接平台。90 后快递小哥捐献遗体器官「一人救四命」,刷爆了常州人的朋友圈,网友留言「用一座城的爱,许这个家一个未来」,群众自发的活动促成了快递行业道德讲堂的诞生。「一袋牛奶的暴走」通过「掌上道德讲堂」的集结,每年为 2000 多名贫困儿童的营养助力,「一个书包的旅行」「衣衣不舍」等活动,也将道德实践办成了公益「嘉年华」。掌上道德讲堂开通上线至今,头条平均阅读量超过 2000,相较于每场百来人参与的线下道德讲堂,实现了 10 倍传播效应。2017 年 3 月 27 日,一次特殊的婚姻道德讲堂「我要从这儿嫁出去」为一位立志终身从事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女教师而举办,在场亲友并不多,而通过掌上道德讲堂却引发了广泛关注,吸引了 6700 多人次观看网络直播。金坛区 90 岁老人杨振海成立「家风基金会」,祖孙四代 95 户家庭、200 多人共同做慈善的故事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有市民留言说:「内容新、形式活,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有话语权,这样的教育效果好。」随着影响力与日俱增,掌上道德讲堂内容被转载分享 2 万多条次,更多的常州本土小故事登上人民日报、中国文明网、江苏大走访大舞台,道德讲堂 + 真正成为全时空、全媒体、全行业的覆盖和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推动了城市道德风尚的持续优化。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责任编辑:刘卫东
作者 梅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