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之间的服务也不能「等一等」

作者
作者
开发提升效率服务系统

提供政务服务--这几乎是所有行政机关对外职能(功能)宣示和释放的基本定位。

行政机关提供政务服务的基本职能,大体涉及两个层面:一是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的以审批、核准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务服务,以窗口服务为载体,涉企、涉人、涉民生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的来自政府提供、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公共服务的那部分。二是行政机关之间互相依职能彼此提供的政务服务,包括上下级之间、横向的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以批复、解释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务服务,虽社会感受性不强,但组织化程度较高。

就第一个层面的政务服务而言,自上届中央政府坚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当头炮」「先手棋」,经过持续不懈努力推进,借助于「互联网 + 政务服务」的支撑,应当说,在涉企、涉民生的公共服务上,无论是态度、效率,还是水平、能力诸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认可,成为改善营商环境和机关作风的重要「风向标」和「参照物」。以办理营业执照为例,期限从 30 天、20 天、15 天、7 天、隔天到当天即办,一路进入「不能等一等」的「极速」,个中既有自上而下的层层要求,也不乏各级自加压力,「没有最快,只求更快」,有时候真有「目不暇接」之感,但成效是明显的。

然而,就第二个层面的政务服务而言,似乎没有了充足的动力和「较大范围」的受益面。仍以涉及行政审批的提速增效为例,事情需要人做,不添人就要借助技术添设备。所谓说人,涉编制;说编制,涉钱;说技术,涉硬件购买、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等,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与财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有一些项目审批、产权转移、物品购买,与提供给涉企、涉民生项目相比,效率实不敢恭维。构成的「比较效应」是:涉企、涉民生的办理,一刻也不能等,因为有要求、有考核、有监督、有问责;行政机关之间呢?文来文往,请示报告,说明举例……要走流程、讲程序,「等一等」是必须的,或许是既没有考核排名,又缺乏来自「人民名义」的监督,从而形成了「一刻也不能等」与「等一等」之间的比较与落差。

要说法律法规,涉企、涉民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等,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遵循;我不停、你不等,也是基于依法行政指导下政务服务的提速增效,与依法、依规定、走程序是不矛盾的。行政机关之间需要强化的意识是互相服务,需要「做」的是将涉企、涉民生服务的办法、做法、效率等「移植」「覆盖」到行政机关之间,需要预防的是政务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脱节」「分离」倾向和「双重」标准问题。

改革永远在路上,相伴而生的作风建设也永远在路上,既包括涉企、涉民生的窗口服务,也涵盖了行政机关之间的政务服务,假如「你一刻不能等」「我却可以研究研究」的思维「落差」与行为「脱节」解决不到位,一些正在改革前行的内在「正能量」,指不定会遇阻力而发生「逆行」与「逆转」,带来的「对冲」作用依旧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恐怕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作者系无锡市工商局调研员)


作者 盛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