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浩荡春风起,奋斗脚步疾。迎着新时代的朝阳,三月的北京进入「两会时间」。民生话题仍然是今年「两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之一。我们要按照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的,集中力量解决事关人们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把民生难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发展相适应,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新变化。
把脉民生难点,解决热点问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重点研究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城市交通拥堵、住房价格偏高等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住房保障方面的热点问题,从制度改革入手,让一个个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民生「小事」,做好惠民文章。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批示,启示我们要以「革命」的态度解决具体问题、做好惠民文章。要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定的标准清单,研究落实配套措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切实让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普遍增加群众的「隐性财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好民生实事,改善百姓生活。解百姓之困、谋民生之利,不能坐而论道,关键是将改善民生的项目举措,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江苏年收入低于 6000 元的贫困人口,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占到了 2/3。必须坚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着力激发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动力,编实筑牢保障救助底线,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满足民生需求,增进人民福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社会需要和精神需求。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把各方面的民生工作做得更好。一方面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带领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江苏建设,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全面提升应急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根据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每年排出一批民生实事,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努力让百姓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责任编辑:赵扬波
作者 群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