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融合 党建赋能产业升级

作者
作者
专业创新提升构建运行

南通市通州区是全国闻名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拥有全球第三大家纺专业市场「南通家纺城」,日均发出包裹量 150 万件;拥有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 6 家,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59 个,纺织、建筑产业年产值超 2000 亿元。近年来,针对传统产业创新力不足、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通州区委找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融合点,聚焦体制创新、聚力功能发挥,创新协同产业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引领变有形态为有质态、企业发展变单独干为组团干、产业治理变碎片化为系统化,破译产业发展「红色密码」,激发产业升级「红色动能」。

在机制上协同融合,破解「就党建抓党建、就产业抓产业」的问题,提升产业发展引领力。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入手,推动党建融入产业运行、统领产业发展。构建「一体化」领导机制。成立家纺、建筑两大产业党委,分别吸纳住建、人社、商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及龙头企业、商会组织、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作为委员单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构建起「党委统、产业拢、部门促、企业联」的四级发展主轴,形成产业党建聚合态势。构建「一体化」推进机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区委常委会定期研究产业党建工作,着力解决产业党建、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家纺、建筑产业党委每月召开党委会议,研究月度工作计划、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会商生产经营难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联合、纵向整合。构建「一体化」考评机制。建立产业党建巡查观摩制度,由区委主要领导带队,现场巡查党建工作和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发现、交办、解决问题。用好综合考核「指挥棒」,建立季度「扛红旗、亮黄牌」工作机制,将产业党建与产业项目、产业招商、产业引才同步考核,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在组织上协同融合,破解「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问题,提升产业发展凝聚力。坚持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抱团发展、携手并进。以组织联结促发展联合。根据家纺、建筑产业特点,建立以产业党委为主干,产业链上下游若干党建联盟为分支的「1+N」组织体系,全链覆盖上下游企业 1270 余家,携手做大做强。成立驻沪、驻宁、驻苏北 3 个建筑产业流动党员联合党委,在产业研发、技改前沿、项目工地成立「攻坚党支部」56 个,锻造「通州红色铁军」、筑就「鲁班精品工程」。以组织联结促思想联通。坚持以新思想举旗定向,每年举办非公企业出资人及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班,覆盖近千人次。创新成立新生代创业联谊会党支部,增强政治认同、凝聚思想共识,着力培养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领、责任上有担当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开展「党课进市场」「党旗在建筑工地飘扬」等活动,让发展热土成为「红色高地」。以组织联结促队伍联育。建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党员发展、人才集聚、骨干培养,打造有理想、懂技术、会创新的产业转型生力军。发挥家纺、建筑企业党校教育培养平台作用,近三年在科研、管理、销售等产业一线发展党员 181 人。成立家纺「常青藤联盟」、建筑「菁英汇」等人才联谊组织,发布产业动态、加强学术交流、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推动产才融合。

在资源上协同融合,破解「创新动力不足、主导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以产业党委链接创新资源、集聚发展要素,着力解决单个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发展共赢。合力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依托现代纺织、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围绕技术难题攻坚、科研成果共享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有效专利 400 余项。引导家纺、建筑企业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4 家,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 5 个、行业标准 12 个,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势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家纺产业党委抢先布局电商业态,以「书记 + 明星」方式进行「直播销售」,「网红营销」「订单制造」等新兴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南通家纺城被认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建筑产业党委牵头编制建筑产业数字建造、绿色建造等发展规划,支持建筑企业参与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产业治理升级。产业党委建立「红色信用」评价指标,将党建工作列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增强企业在融资、投标、转型中的竞争优势。倡议签订产业发展自律公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公平合理竞争,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南通四建集团在全国首批工程企业信用星级认定中名列第一。成立全国首个家纺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保护创新、驱动升级。

在服务上协同融合,破解「服务供需脱节、服务效能偏低」的问题,提升产业发展支撑力。坚持产业发展所需即是党建工作所能,用党建惠企「硬核」举措为产业发展撑腰鼓劲。聚焦需求优政策。实施稳企兴企专项行动,出台减免租金、融资支持等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六条举措」,设立总规模 72 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整合金融机构、国家电网等多家单位服务资源,提供党建惠企服务政策 57 条,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聚焦需求优服务。实施助力产业发展专项行动,选派 100 名年轻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惠企专员,挂钩重大产业项目进行包办服务;在项目招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部门成立 15 个服务行动党支部,全链条、全周期靠前服务;组织发改、商务等区级机关党组织按需结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党组织,每年联办一次党建活动、会办一批实际问题,让服务更精准、更有效。聚焦需求优保障。全面整合党建服务、人才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建立产业党群服务中心 3 个,零距离贴心服务企业、党员、职工。按照每名党务工作者每月 300 元工作补贴、每名党员每年 300 元活动经费、每个新建党组织 3000 元初创经费的标准,落实企业党建工作经费 300 万元,保障产业党建活动有效开展、作用充分发挥。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徐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