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振兴成绩写在大地上

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同志长期扎根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让农民在家门口「刨金」成为体面职业。近年来,句容市天王镇坚持不懈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努力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再谱新传奇。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发展「主心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戴庄经验」的核心,就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06 年 2 月,是全省首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兴村富民」为目标,通过「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由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带着村民一起干。学习推广「戴庄经验」,要紧紧扭住党建这个龙头,把为村级党组织强筋健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党员 + 田间示范,党小组 + 新型营销,通过党支部 + 技术支持,打造江苏丘陵山区开发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案例。我们要针对自然资源偏少、干部能力偏低、竞争合力偏弱的现实,借鉴全域党建思路,以村级党组织为载体,以合作联社党组织联盟为导向,以产业规划联起村级组织、镇政府涉农部门与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一幅九牛爬坡的生动画面。
培育乡土人才,打造坚强「主力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我们坚持以赵亚夫为榜样、以「亚夫精神」为引领,建立「亚夫二代」能人培养机制,让一批带领农民建功立业的带头人脱颖而出,成为群众信得过的「领跑人。2018 年 5 月成立的「亚夫团队工作室」在天王镇戴庄村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个中外联合培养乡土人才的新模式。工作室由赵亚夫担任总顾问,由 33 名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建立了「亚夫团队工作室 + 地方分室 + 农业专家 + 乡土人才 + 种养大户」的组织体系。近年来,「亚夫团队工作室」已经培育出农村科技人才 1200 名,为句容 100 多个农村合作社、45 万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要抢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契机,依托省级乡土人才传承基地建设,健全「亚夫二代」培养机制,培育一支有规模、懂技术、乐奉献的「亚夫红雁」队伍,造就一支「拿得起锄头、放得下书本、经得起基层考验、建得起功业」的乡土人才队伍。
做大主导产业,价值链上「攀高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天王镇高效农业发展如火如荼,共有有机、绿色稻米 8000 余亩,苗木 6.5 万余亩,再加上应时鲜果、茶叶等特色农业 3800 余亩,形成了「东有苗木、西有茶叶、南有稻米、北有果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戴庄村与盒马鲜生牵手,打造全省首个盒马农产品特约基地。我们要坚持一品一策、一业一策,做到补短强链、做大做强、赚好赚足,让主导产业攀上价值链「高枝」。有机稻米方面,有意识地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合作联社,放大「戴庄大米」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品牌效应。花卉苗木方面,积极探索「党建 + 产业联盟」模式,集中精力做好提质增效文章。旅游康养方面,推动全域旅游向全时旅游转变,激活三产服务业发展潜能。
(作者系句容市天王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