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总规范」

作者
作者
全面服务深入系统部署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法规,对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作出了全面规范、提供了基本遵循。组织部门作为承担党的组织工作任务的「施工队」,要学好用好《条例》这个「总规范」,确保组织工作始终应时应势、高质高效。

树牢「四个思维」,解决好「智往哪儿谋」的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格局决定结局。组织工作思维越广、格局越大,所看到的问题就越全面、越透彻,服务中心大局的成效才会越明显。以全局思维定标明向。《条例》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鲜明主题和应有之义,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善于站在全局看组工,把握大势干组工,把组织工作嵌入到中心工作各环节、贯穿到发展大局全过程,做到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彰显组织工作的价值所在。以系统思维抓点带面。《条例》内容涵盖领导体制和职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保障和监督等,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关组织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分析组织工作各领域的关联性、各环节的耦合性,织密组织体系、建强干部队伍,用好八方英才,加大考核激励,确保「多轮驱动」,防止「木桶效应」;注重集成联动,统筹调配组织、干部、人才、机构编制等资源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把「组织起来」的优势切实发挥出来,凝聚「集团作战」最强合力。以创新思维补短强特。进入新时代,组织工作外延更宽、职能更多、担子更重。以《条例》为准绳,既要传承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又要保持探路者的勇气和智慧,善答「无问之答」,创造性地推进落实、破解障碍、打造亮点,让各项工作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既有「盆景」、也有「风景」,形成更多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经验样本」,全面提升组织工作质量。以制度思维提质增效。《条例》对组织部门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系统集成等提出了新要求。要聚焦组织工作中关乎大局的重点、亟待破解的难点、疏于防范的风险点,健全完善包括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制度并严格抓好执行,不断提高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坚持「四个导向」,解决好「步往哪儿迈」的问题。实现组织工作高质量,既要有正确的「认识论」,也要有正确的「方法论」。方法影响方向,方法用错无疑南辕北辙。谋划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落实、带着问题去问效,以求解之姿、破题之态,打破思维定式,克服守旧观念,优化工作路径,强化「问题倒逼」,针对干部担当精神和专业能力不足、不同领域党建工作发展不均衡、产业人才支撑力不强等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解剖麻雀」,靶向发力,花大力气找出「最优方程式」。推进工作坚持目标导向。按照县党代会提出的「全国百强、全省先进、全市第一」目标,开展干部资源「大调配」,基层党建「大融合」,人才队伍「大发展」,时刻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不达目的不收兵的责任感,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在各领域推动组织工作创先、领先、率先。落实工作坚持过程导向。过程控制对于组织工作的效率高低、质量好坏具有重要作用。落实组织工作各项任务,要加强过程控制,要持续学习、紧跟大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党建客观规律,不断增强工作领悟力;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推行「一线工作法、首问负责制、闭环督查制」链条运行模式,全面提高执行力;要敢想敢做、善作善成,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左」看「右」学,不断提高创造力,努力推动组织工作落地见效。检验工作坚持质量导向。《条例》指出,要推进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的组织工作质量。高质量源自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反映出的是一种精神状态、思想境界和党性修养。要坚持「标准引领」,不能满足于「做没做」「有没有」,而要多问「好不好」「优不优」,把「追求极致、止于至善」内化为职业操守和工作常态,以「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劲头推动组织工作向精品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聚焦「四个重点」,解决好「劲往哪儿使」的问题。组织工作既不能单兵突击,也不能平均用力,要牵好工作的「牛鼻子」,善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落一子而全盘活」的棋眼,瞄准主攻方向,解决关键问题,实现全面提升。紧扣「信仰信念」,以理论清醒促进政治坚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不懈推动新思想刻骨铭心进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进中心工作的能力水平。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力量。切实加强政治建设,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组织工作方向不偏、焦距不散、落实有力。强化「基层基础」,以组织体系现代化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围绕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要求,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织密「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基层组织架构,建立新型农村社区「1+4」(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网格员、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管理机制,创新党建联盟、红色物业、「吹哨报到」等工作模式,开展「党员干部进网格、攻坚克难在一线」活动,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人、治、物、效」难题,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突出「干事担事」,以队伍高素质引领发展高质量。聚焦「五大体系」建设,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确保干部德才配位。常态化开展专题调研,集成分析人选成熟度、岗位匹配度、班子契合度,确保整体功能更优、运行质态更好。构建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出台激励干部在现代化水韵湖城建设中「打头阵、扛红旗、争第一」的意见,持续释放「三项机制」引领力穿透力,让干部在正确的赛道上奔跑、成长,使干部「精气神」成为育先机开新局的关键变量。围绕「用好用活」,以人才活力激发发展动力。立足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围绕高端装备、仪器仪表、新材料、大健康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荷都三才」计划,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探索「产业基金 + 孵化器 + 专业团队」引才模式,一体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优势,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最急需、创新创业最紧缺的「高精尖」人才,以产业链集聚打造人才链、以人才链优化提升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中共金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