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 永葆优良作风

近期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新的探索,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永葆党的优良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践行「三严三实」,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既是作风建设指引,又是工作实践要求。要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和固化于制三个方面,将严和实的要求融入血液、形成习惯、化为制度,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一、内化于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践行「三严三实」必须以深学精知为前提,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形成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深学精知,首先要「知」其「为什么」,深刻认识「三严三实」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三严三实」是着眼于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要求不严的问题、作风不实的问题,是党员干部不良作风的突出表现,也是作风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为党员干部加强修养、改进作风、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也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了强大动力。其次要「知」其「是什么」,深刻领会「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三严三实」内涵丰富、指向明确,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三严三实」中,「严」是内在要求,着眼于改造主观世界,强调的是立志修身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实」是行为导向,着眼于改造客观世界,强调的是为官从政的着力方向和行为准则。在「三严」中,「严以修身」是基础、「严以用权」是核心、「严以律己」是保证;在「三实」中,「谋事要实」是前提、「创业要实」是关键、「做人要实」是「保障。「三严」与「三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三严」是「三实」的前提和基础,「三实」是「三严」的体现与归宿,共同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第三要「知」其「怎么做」,深刻把握「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和实现路径。践行「三严三实」,就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修身做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切实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就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用权律己,始终坚持为民用权,始终坚持秉公用权,始终坚持依法用权,始终坚持廉洁用权,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就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干事创业,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内化于心,就要在深学精知的基础上将「三严三实」融入心脑,并自觉对照党章,深刻查找自己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宗旨淡薄、纪律松驰、作风飘浮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内化于心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要筑牢思想防线,扎紧纪律篱笆,切实从思想深处解决好理想信念和做人做官等基本问题,带头遵守党纪国法,「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二、外化于行
知行合一,行是关键。知易行难,说到要比做到容易得多,践行「三严三实」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关键在于落实到行动之中。一步行动胜过十打纲领。要通过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三严三实」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首先,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三严三实」。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做到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就要当「铁匠」,敢于动真碰硬,敢打敢拼;不能当「木匠」,只图表面光滑漂亮,对矛盾和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当「泥水匠」,东搅西搅和稀泥。要突出一个「严」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永不沾;要突出一个「实」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坚持忠诚老实、厚道朴实、认真踏实的处世态度。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刻把握「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的方法要求,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查摆问题,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标杆,让「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用权律己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其次,要把践行「三严三实」与履行岗位职责有效结合起来。党员干部是一个为民的职业。领导工作,如果简单地说,就是掌权用权。严以用权,就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有权不可任性,公权力必须依法规范行使。这是党员干部「严以用权」的基本要求,只有善于把践行「三严三实」同履职尽责结合起来,才能使「三严三实」落到实处。
再次,要做到外化于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在干事创业上要敢于作为。要增强担当意识,弘扬担当精神。面对各种诱惑都能一身正气、不为所动,面对各种阻力和压力都能百折不挠、毫不退缩。党员干部作为执政骨干,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就能干大事、干成事。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切实解决好「为谁干事、怎么干事」和「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敢于担当的精神,坚决纠正只当官不干事、只揽权不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现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三严三实」既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改革越往深处改,越是硬骨头,就越需要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敢于涉险滩,敢于碰难题,在攻坚克难中把握主动、推动发展。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重加强对事关全局和长远重大问题的研究,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发扬钉钉子精神,努力以践行「三严三实」的实际行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
三、固化于制
任何事情,坚持一阵子容易,坚守一辈子不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之中,将「三严三实」要求和专题教育中一些好的做法及成功经验固化于制,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注重健全制度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严」的标准、「实」的要求,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不配套和执行不力等问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制定制度不在多,重在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制度的笼子不扎紧,留有「暗门」,开有「天窗」,就如「牛栏关猫」,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在制度建设方面,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牛栏关猫」问题,二是解决「稻草人」问题。我们制定的制度应当是「铁笼子」,不是「松紧带」,要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密,具体实在,清晰界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含含煳煳、模棱两可。另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执行不好或执行走样,制度就成了「稻草人」,空有其表,起不了实际作用。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度约束要到人到事,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纠正「搭暗道」、搞变通的行为,确保制度刚性运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 忠
作者 桑学成 王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