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绘「强富美高」新江苏精彩画卷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勾画了「强富美高」的宏伟蓝图;五年来,全省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强富美高」新江苏已展现出生动的现实图景。数据印证发展,数据诠释变化。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汇成五年来的发展「成绩单」,绘成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壮丽画卷。
「经济强」:迈出现代化强省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GDP 全国第 2,人均 GDP 各省区第 1
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都占全国 1/10 以上。2014 年到 2018 年,全省生产总值累计增长 32.9 倍,年均增长 7.6%;2015、2017 年分别突破 6 万亿元和 7 万亿元,2018 年超过 9 万亿元,列各省(区、市)第 2 位。2018 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 11.5 万元,按汇率折算为 1.74 万美元,居各省区首位。按照世行标准,江苏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 2014 年的人均 13.9 万元增加至 2018 年的 19.5 万元。
图 1 2014—2018 年江苏 GDP 与人均 GDP
【实体经济】制造业总量占全国 1/8,服务业占 1/10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不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实体经济「家底」更加厚实。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389 家落户江苏,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 1/8。2018 年,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21.3%,比 2014 年提高 2 个百分点。2015 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2016、2017、2018 年服务业占比均稳定在 50% 以上。2018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 10.1%。
【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超 2500 亿元,占 GDP 比重 2.7%
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通过释放一系列科技政策「红利」,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2018 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 2504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51.5%,占 GDP 比重由 2014 年的 2.5% 提高到 2018 年的 2.7%。人才资源总量超过 1250 万人,人才贡献率接近 40%。2018 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 19.88 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 4.2 万件,分别比 2014 年增长 35.6% 和 1.14 倍。2018 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 32% 和 43.8%。
【需求动力】消费贡献率 65.8%,进出口规模占比 14.4%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强大内需有力支撑经济稳中有进。2018 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5.8%,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比达 23.2%。用于扩大产业投资、促进民间投资、补齐发展短板的投资增加。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2018 年进出口总额 6640.4 亿美元,其中出口 4040.4 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 14.4%、16.2%,分别比 2014 年提高 1.3 个和 1.6 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城乡发展】百强县市占 1/4 席位,城镇化率 68.8%
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均 GDP 之比由 2014 年的 2.42∶1.52∶1 缩小到 2018 年的 2.28∶1.64∶1。有 24 个县市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入围数全国第一;9 城跻身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 200 强,25 个县市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拥有全国最密集、国际化程度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村庄遍布全省。城镇化水平由 2014 年的 65.2% 提高到 2018 年的 69.6%。
「百姓富」: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居民收入】人均收入 3.8 万元,城乡差距 2.264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且来源日益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2014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2 万元,2016 年突破 3 万元,2018 年达 3.81 万元,与 2014 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 6.7%。按常住地分,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 万元,2016 年突破 4 万元,2018 年达 4.72 万元,与 2014 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 6.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4 年 1.5 万元,2018 年突破 2 万元,达 2.08 万元,年均实际增长 6.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14 年的 2.296∶1 缩小到 2018 年的 2.264∶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
【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 97.6%,恩格尔系数 26.1%
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2018 年全省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 97.6%,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非常接近实现目标。2018 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5007 元,与 2014 年相比年均增长 6.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9462 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6567 元,分别年均增长 5.8% 和 8.8%。2018 年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 26.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26.1% 和 26.2%。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判断,目前江苏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富裕水平。脱贫攻坚成效显着,全省累计有 199.4 万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到 77.8%,贫困发生率下降到目前的 1.1%。
【就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 3% 以内,参保率近 98%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长期稳定,就业质量显着提升。2018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 4750.9 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由 2014 年 19.3∶43.0∶37.7 转变为 16.1∶42.8∶41.1。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超过 100 万人,2018 年达 153 万人;2018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97%,保持较低水平,比 2014 年下降 0.04 个百分点。截至 2018 年底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 1953.4 万人,转移率 75.3%。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待遇稳步提升。2018 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 97.8%。
【教育医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8.3%,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 3.66 个
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现代职业教育、「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走在前列。2015 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全覆盖的省份。2018 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9% 以上,高于全国近 12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8.3%,比 2014 年提高 7.3 个百分点。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人口健康状况普遍改善。2018 年,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7.3 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 6.1 张,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 3.66 个,均处于全国前列。
「环境美」:为锦绣江苏厚植「绿」底色
【能源节约】总量增速控制在 3% 以内,煤品占比 60%
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淘汰化解落后产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低碳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上升。2014 年以来,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一直保持在 3% 以内,2018 年与 2014 年相比仅年均增长 1.3%,低于同期现价 GDP 增速 7.5 个百分点。2018 年,江苏煤品燃料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约 60%,天然气消费量占比提升至 10% 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居全国第一位。「十三五」前三年,江苏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累计完成目标进度的 90.6%。2017、2018 年,全省单位 GDP 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 5.54% 和 6.18%。
【污染减排】排放量削减 30% 以上,污水处理率 88.0%
2016 年启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统筹考虑环保整治和产业转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走低。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小锅炉整治实现「全覆盖」,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约 140 万辆。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扎实推进长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治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2018 年与 2014 年相比,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 37.8%、66.1%、32.6% 和 36.0%。2018 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88.0%,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97.3%;年末全省拥有工业废水治理设施 7138 套,处理能力达到 1921 万吨/日,工业废气治理设施 32.5 万套,处理能力达到 75.2 亿立方米/小时。
图 3 2014—2018 年江苏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8%,地表水达到或优于 Ⅲ 类比例 69.2%
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让江苏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环境质量和生态宜居水平提升。2018 年,全省 PM2.5 浓度 48 微克/立方米,与实施「大气十条」的 2013 年相比下降 34.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8%,提高 7.7 个百分点;104 个国考断面优 Ⅲ 比例 69.2%,与实施「水十条」的 2014 年相比提高 7.7 个百分点,劣 Ⅴ 比例为 1%,下降 2.8 个百分点。太湖治理连续 11 年实现「两个确保」,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 63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9 个,数量居全国第一。13 个设区市均为国家园林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好转,2018 年林木覆盖率 23.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7.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9.9%,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87.9%,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39.7%。
「社会文明程度高」:彰显精神文明新风貌
【文明道德】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89.23,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 80.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2012 年以来,涌现全国「时代楷模」4 个、全国「最美人物」16 人;江苏「时代楷模」14 个、江苏「最美人物」216 人。有 17 个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居全国第一;占全省城市数量的近 1/3,占比全国第一。建成 27 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98 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822 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18 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89.23,比 2015 年提高 2.98;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 80.11,较 2016 年度提升 2.34,道德发展状况呈现出从中等向优良快速攀升的发展态势。
【公众安全】公众安全感 97.6%,社会治安满意率 98.4%
加强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日趋完善。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化解、大突破专项行动,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2018 年公众安全感提升到 97.6%,连续多年全国领先;百姓对当地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 98.4%,江苏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近两年设立 12 万个网格,配备近 30 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在全国率先实现网格化治理省域全覆盖。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诚信江苏建设取得新进展。
【文化建设】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97%,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比 4.4%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不断提升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和软实力,文化强省建设有力推进。2018 年,全省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116 个,总藏书量 9323 万册件;博物馆 329 个,参观人数 9519 万人次。形成了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97%。2018 年出版图书 30892 种,总印数 6.8 亿册,均居全国首位。共有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 4188 家,居全国首位。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文章,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8 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100%,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 4.4%,百姓业余生活满意率 93.0%。
(作者系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刘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