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治理雾霾改善生态的一些经验

作者作者
探索效率方案智能经验

英国曾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先驱,现在又是全球生态文明的领跑者,其间有 30 年举国上下整治环境污染探索生态文明特别是伦敦治理雾霭的做法和经验,可供江苏各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参考。

制定专门法案

上世纪 50 年代,伦敦雾霭重重酿成灾难。因为该市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有毒气体和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味。人们走在街头,甚至低头看不见自己的双脚。许多伦敦市民感到唿吸困难、眼睛刺痛,哮喘、咳嗽等唿吸道疾病高发,仅 1952 年 12 月上中旬就有 12000 多人死于唿吸系统疾病。

在付出生命的代价后,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 年催生了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城镇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等。1974 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并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相继颁布的法令严格执行成为「雾都」获得新生的保证。

扩建绿地是伦敦依法治污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达 24 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即使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市中心,也仍旧保留着海德公园以及詹姆斯公园等大片绿地。

伦敦的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被认为是工业时代的象征,巅峰时期每周烧煤一万吨,每天消耗泰晤士河河水 155 万立方米。1989 年,巴特西发电站正式关停,以减少污染。

2007 年 2 月,时任伦敦市长利文斯通宣布环保规划,计划在 20 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60%,把伦敦建成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根据规划,约 750 万伦敦市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被授予绿色奖章。

发展绿色产业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伦敦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更是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2007 年,伦敦颁布《气候变化行动纲要》,设定减碳目标。以 1990 年为基准,到 2025 年要减排 60%。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伦敦把部分目光集中在智能电网建设上。

伦敦是英国碳排放量最高的城市,也是耗电量最大的城市,有效利用电能对伦敦实现减排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 年,在英国电监会的推动下,英国电力公司联合高科技企业和高校,发起总投资达 3000 万英镑的「低碳伦敦」实验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增加电力来源。提高电能使用效率,这涉及到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应用以及智能电表的普及;二是电力供应交通,即促进电动汽车发展;三是电力供应热能,即推广热泵。

分布式供电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电而言,是指将发电系统以小规模、分散式的方式置于用户附近。这种供电方式燃料较为多样环保,同时可以减缓中心电网的压力,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项目还负责为伦敦的低碳社区和企业园安装 6500 个试用智能电表,其运行情况将决定是否在全英推行。智能电表可以发送家庭和企业的实时用电量和用气量信息,便于错峰用电并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同时配合安装试用的还有高效使用电能制冷制热的热泵。另外,项目还将在伦敦市为电动车安装 630 个充电点,并对 50 辆已投入使用的电动车进行监测,以确定未来电动车发展的进一步计划。

低碳技术是项目推进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项目组正在大力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热泵、电动车技术都处在攻坚阶段。

建设低碳城市

英国政府认识到,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高度集聚的结果,需要综合治理,其中产业转型是关键。为此,英国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到 2020 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 15% 的份额,40% 的电力将来自绿色能源一既包括对依赖煤炭的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也包括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到时英国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 20%,石油需求降低 7%。

政府还制定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补贴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作为一个岛国,英国还充分利用海上风能,其海上风电站的装机容量位居世界前列。

为了绿色发展,英国政府宣布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以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并要求从 2016 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是「零排放」,此类环保住宅将享受免缴印花税的政策优惠。

现在,节能已成为英国人的生活时尚。英国零售业巨头乐购率先建设了一批「零碳」超市,通过自备生物质发电机、建筑节能、循环利用雨水等方式打造新兴购物环境。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是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的原型,其建筑、生活等许多方面的领先设计已成为标杆。

2012 年,绿色经济产业成长为英国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领域之一。从今年开始,到 2015 年,每年的增长率将超过 4%。绿色行业将创造 40 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再过 5-7 年,绿色行业从业者将有 120 万人。

限制私车出行

随着汽车工业的大发展,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光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

伦敦市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限制私家车入城。自 2003 年 2 月起,伦敦市政府规定,对周一至周五早 7 点至晚 6 点半进入市中心约 20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动车,每天征收 5 英镑的「交通拥堵费」,由此获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此后收费区域不断扩大,收费标准也提高到目前的 8 英镑。随后,伦敦市还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 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

目前,每天进入塞车收费区域的车辆数目减少了 60000 辆,废气排放降低了 12%。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开车上班,而是纷纷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使公交运营收入增加了两成。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公交车的可靠性。人们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显着减少,出行时间缩短了 14%。


作者 白阳 王亚宏 尤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