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文明高地营造发展强势

作者
作者
提升效率服务规范质量

  近年来,建湖县注重城市文明的提升,市民素质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提优,全力打造文明建湖,2005年成功创建为江苏省文明城市,2008年又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文明城市验收,2009年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的殊荣。城市文明的提升,优化了投资环境,提高了竞争力,推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由此我们得出了启示:
  
  一、丰富城市内涵,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引力
  
  城市文明是区域竞争力的象征。近几年来,我们以创塑品牌、改善环境、提升品位为重点,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一是打造城市品牌。品牌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内涵的核心。在打造文明建湖中,我们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创塑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有效地提升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中国产业发展百强县”和“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等多块金字招牌。二是靓丽城市环境。优美环境是城市内涵的外在体现。在打造文明建湖中,我们围绕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等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组织实施“畅通工程”,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综合运用教育、管理、法制等手段,集中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确保城市交通畅通。组织实施“美化工程”,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清理私设乱搭摊点,取缔无证经营摊点,杜绝占道违规摊点,确保城市有序经营。组织实施“清洁工程”,以清理河道、街道、巷道为重点,动员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学校、商业店铺开展清洁环境活动,同时城乡联动,掀起“清洁田园、美化庭院、靓化庄园”的整治高潮,确保城乡环境宜居、宜商、宜工、宜人。三是提升城市品位。建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们在打造文明建湖中,从城市规划人手,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把历史人文元素融入城市,让城市的建筑、景观、道路处处体现历史人文的气息。在城南新区建设中,我们注重公共绿地、生态园林建设,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投资6亿多元占地115公顷的双湖生态公园中,体现“水”与“绿”的和谐之美,“古”與“今”的交融之美。
  
  二、提升全员素质,有利于凝聚经济发展动力
  
  高素质的干群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打造文明建湖中,我们突出全员素质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发展动力。
  选树标杆,用典型激励人。注重培养、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以道德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激励人。近年来,我们立足“三贴近”原则选典型,通过群众评、群众议、群众定,真正让群众把身边的典型评选出来。从2008年起,我们每年举办道德模范和“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其中道德模范曹翠花被评为“中华十大慈孝人物”、高光明荣获“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徐德荣被授予“江苏省见义勇为新市民”称号,上冈中队被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集体”、建湖武警中队被表彰为全国“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围绕县委“双轮驱动”战略和“两突破一提升”目标,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双十标兵”、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双星十佳”评选活动;围绕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农村开展“每月一星”评选,在社区开展“和谐楼幢、和睦邻里、和美家庭”的“三和”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崇尚道德、遵守礼仪的人和事。评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县广大干群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强化武装,用理论引领人。理论是发展的先导,推进理论武装重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学理论、促发展”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学政策、强本领”活动,把广大干群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创新理论学习形式,通过轮训冬训、网上论坛、知识竞赛、理论研讨和形势报告等多种途径,活化学习形式,强化教育效果。每月编发《学点》理论手册,向党员干部推荐热点文章、理论新著。结合建湖产业实际,举办“石油机械特色产业论坛”和“节能灯高层产业发展论坛”,共谋科学发展之策,创新和谐发展之举,凝聚跨越发展之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农民大学堂”、“西塘论坛”等特色活动品牌,充分利用职工课堂、市民讲堂、宣传讲坛等宣讲功能,广泛深入、通俗易懂地进行各类宣传教育,拓宽理论学习宣传渠道,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
  弘扬特色,用文化熏陶人。充分利用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资源,放大特色文化效应,推进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实现文化品位和经济建设同步提升。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加大淮剧、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划保护、弘扬传承力度,开展淮杂文化进村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四进”活动,建立淮杂文化体验馆,探索出用传统文化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组织编写反映建湖文化的《建湖文化旅游》和《建湖历史人文》丛书,有效地挖掘和梳理了建湖悠远的历史文化,让地方特色文化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创作精品力作,增强淮剧、杂技艺术的辐射力和生命力,淮剧《剃头匠与理发师》等一批艺术精品入选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县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文化影视广场、江淮戏苑等富有都市气息的现代文化设施建设,使这些活动场所办成广大群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的平台。
  
  三、优化服务环境,有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优质服务是竞争力和生产力。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打造文明建湖的重点,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创树诚实守信形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全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努力构筑诚实守信的建湖形象。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为切入点,加强诚信机关建设。通过推行首问负责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等,在全县广泛开展“比思想看境界、比工作看业绩、比服务看效率、比文明看行动”的“四比四看”活动,树立“公正、文明、高效、诚信”的工作作风。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单位、诚信社区评选,深化“诚实守信我先行”、“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信用示范行动”等活动,评选“十佳诚信市民”、“十佳诚信集体”和“十佳诚信单位”,不断增强社会公信力。铸就优质服务金牌。以建设一流的服务窗口为突破口,确立“服务是第一环境”的新理念,全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窗口优质服务金牌。在全县窗口行业单位中组织开展了“擦亮窗口”、“创先争优”等竞赛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展示文明服务新形象。各行业单位从行为规范、语言规范、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方面人手,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窗口为龙头的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各行业服务质量满意度。围绕提升“全国文明县城”影响力,组织开展了“我心中的文明服务金牌”和“文明服务金牌创评”活动,全县各个领域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感召力的服务金牌,在社会各个层面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开展志愿奉献活动。将文明志愿服务作为优化服务环境的“推进器”,大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共进”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有专业特长的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全县16个镇(区)建立了文明志愿者服务组织,32个单位成立了志愿者工作站,注册志愿者已达万人。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城乡环境整治,组织中小学生及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到城市广场、街道社区、校园周边等地,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清除垃圾,清洗公益设施,促进城乡环境的改善。开展各类市民群众需要的“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组织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劝导市民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走、自觉排队,发放“摒弃十大陋习”宣传卡,增强人们的文明交通意识。志愿者的生动实践,不仅向社会奉献了爱心,也为文明建湖增光添彩,为小康建湖凝心聚力。


作者 张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