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根有魂的现代化城市

作者
作者
分析创新功能效率高效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江苏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城市发展路子」。在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李强,省委副书记、省长石泰峰分别作了讲话,深刻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勾勒出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有品质有特色。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特色。现实中之所以常见到「千城一面」「千篇一律」,就是因为很多城市在发展中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功能。因此,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规划之初就找准定位,根据自身优势,或产业驱动,或科技创新,或文化引领,让城市发展「精明增长」。同时统筹好「地、水、绿、文、美、产、居」多种要素功能,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推动大中小城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

创新城市治理服务,让城市有情怀有温度。做好城市工作,既要注重规划、建设,更要注重管理、使用。城市治理不仅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容貌,更关系到每个市民的生活幸福感。面对大量的人、车、事和各种「城市病」,要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提高城市效率;要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上多做思考,实施供给侧改革,保障有效供给,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

尊重生态优化环境,让城市有韵味有风貌。城市建设应以自然为美,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江苏土地资源少、环境容量小,「摊大饼」没有空间,拼资源缺乏支撑,高排放容纳不下,必须走节约紧凑、绿色发展的路子。要充分展现地域自然生态特性,用足山水本底,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实实在在做好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传承文脉彰显内涵,让城市有精神有气质。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精神的家园。江苏历史悠长、底蕴深厚,吴韵汉风、南秀北雄,13 个设区市中有 12 个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文化自信,是培育城市特色可以依赖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城市的「文化基因」,而不仅仅追求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化,这样才能避免城市长成平庸的「脸」。突出地域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内涵,塑造文化符号,才能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13.7% 提升到 66.5%,城市发展已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到了以提升质量内涵为主的新阶段。如何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精美品质?「五个着力」「六个优化」,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和路径。按照全会要求,努力做到产业、功能、布局、生态、文化和治理齐头并进、全面提升,未来全省城市一定可以成为温馨精致的美丽家园,更好地发挥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火车头」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 宁


作者 群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