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助力

作者
作者

潍坊市技师学院(潍坊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 1958 年,是潍坊市政府直属全日制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占地 886 亩,实训设备设施价值 9000 余万元,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设 8 个教学系部,开设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等 4 0 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8% 以上。

近年来,学院围绕「正心、巧手、丰脑」六字育人方针,强化改革创新,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总工会就业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改革开放 40 周年「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十大技工院校」、山东省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集训基地、山东省外派劳务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基地、山东省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过程化考核试点单位,「2020 年度齐鲁最具就业竞争力十佳技工院校」、「2020 年度山东省最具社会影响力技工院校」和「2020 年度山东省最具招生创新力技工院校」,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370 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 168 人,具有硕士学位 134 人,具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占实训教师的 60%,专业教师 80% 以上均可从事一体化课程教学。近 5 年,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460 篇,完成市级科研课题 48 项,省级课题 13 项,参编着作 49 部、教材 7 部,申请专利 67 项。

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和做好创业就业工作部署,立足地方产业优势和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科学设置、培育专业。学院所在地潍坊市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历史久、规模大、企业多,需要大批技术型工人,学院做大做强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电气工程等系部,每年都为企业提供大量基础型人才。学院紧紧跟随企业技术革新进步,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子自动化、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按照潍坊市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重点打造提升酒店服务管理专业,现已成为山东省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同时,立足信息化发展趋势,在山东省技工院校中首家开设电子竞技专业,培训规模和师资力量都处在全国一流水平。目前,学院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和百强专业,8 个专业为市级重点专业。

围绕技能实操创新教学

探索开展一体化教学。针对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脱节这一技能教育重要难题,学院从 2003 年开始进行了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评价学分制、教学要求底线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打造出既有理论水平、又懂企业实际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立教研组,广泛听取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建议,结合现有技术培训成果,围绕工种实际自主设置教学模块,自主开发教材,编写了车工、钳工、计算机、物理等八本一体化校本课本,逐步构建起完备的课程体系。2013 年学院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模式一体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完善,立项省级课改课题《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研究》,分设数控、汽修等八个子课题。改革后形成了「理实结合、工学相通、课程互补、层层提升」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探索开展过程化评价。发挥成绩评定「指挥棒」作用,立足技工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于 2010 年在总结教学要求底线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将评价结果和在校学生的鉴定考试结合在一起。2014 年人社部 96 号文中明确提出「对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进行课程认证和过程化考核」,学院结合实际,完善了过程化评价模式。2016 年 12 月,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对学院过程化试点方案进行了评估,并予以充分肯定。2017 年 10 月,山东省人社厅正式批复同意在学院开展试点的请示,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等五个专业工种列为试点。过程化评价变「一考定音」为「过程 + 结果」结合,通过日常考核、过程鉴定、最终成绩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细化教师教学进程,强化学生日常学习与练习,夯实学生理论与技能基础,同时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贯彻落实。2017 年 12 月,学院在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到国家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了部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2019 年 12 月,全省技工院校学生过程化考核工作现场会将我院作为现场,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探索开展赛教融合教学。2016 年 4 月份,学院组织筹备国家人社部主办的技能中国行 2016—走进山东技能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思维模式跟国际接轨。学院认识到技能竞赛是技工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起以赛促教、以赛促专业发展的思路,将国家及世界级比赛所用评价标准、比赛模式、考察重点等内容融入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按照大赛标准设计和实施教学,按照大赛要求考评教学。根据这一思路,成立 21 个赛教班,每个班都由参加过省级或国家级大赛的教师带队,每位学员都按照备赛标准进行学习训练,符合要求的积极报名参加正规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让学生学习一流技能、接触并掌握前沿技术。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办省级大赛 20 项,选手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共获得一等奖 80 余项。

围绕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长

办学方向关系教育事业兴衰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大力实施思政品德提升工程,通过持续引进思政教师和岗位调整,建立起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构建系统思政教学体系。日常教学中,按照统一选拔教师、统一确定教学内容、统一进行课前培训的「三统一」标准,开展系统的思政课教学,并建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听讲思政课工作机制。开展校内思政教师、辅导员、思政课程、思政教育项目评选,推荐优秀人员参加相关育人成果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系列系统工作,学院师生思想政治素养大幅提升,爱国爱党情况、「接班人」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综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对人才需求不仅仅是要「会技术」,还包含社会性、纪律性、执行力等全方位要求。学院着眼「有技能的优质社会人」培养这一目标,通过综合素质提升实现学生全面成长 。学院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组建完善校系两级学生会,系统开展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宿舍舍长培训,做好学生军事化管理教官选拔训练工作,使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学生教官、宿舍舍长成为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四支重要力量,增强学生自管自治能力。大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专业性强、参与度高、影响力广的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参与,发挥社团培养兴趣、学习知识、加强交往的能力。同时,开设传统文化课和晨读传统经典,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文化节及书法、唱歌、舞蹈等比赛,加强文化艺术素养提升,真正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并契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围绕激发活力开展多元办学

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融共生、协同共赢」为原则,加强与其它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合作,共同办学。开展校校联合办学,采取合作培养、租赁办学、委托办学等形式,加强与有关院校的联系。先后与 20 余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潍坊职业学院联合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工作,与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联合招收高职层次学生、与潍坊职业学院联合招收「三二连读」等合作模式收到良好成效。与在 44 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的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在人才培养、高端技术引进与推广、专业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等诸多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聘请了多位专家担任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招才引智为我所用,提升了学院师资人才队伍素质和培养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

围绕企业需求深化校企融合

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通过「送教入企」、「引企入校」,建立「厂中校」及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生产性实习等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近年来,学院与歌尔声学、盛瑞传动等潍坊当地 40 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出订单,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要求「量身打造」培养专业人才,每年向企业输送 1000 余名合格技能人才。主动送教入企,组织教师到企业上课,开展企业在岗职工素质提升工作。与企业签约共同成立企业培训中心,双方联合培养学生,提高人才岗位适应性。目前,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0 多个,基地依托企业每年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 2000 余人,学院 4 0 个专业均与不同企业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共同进行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2014 年开始,学院与山东泰汽、盛瑞传动、广潍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组织开展对企业在岗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自主评价依托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实际,确定评价标准与试题库,确保评价人才在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在评价内容上,根据技能人才结构状况,对一线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与鉴定方式进行调整,重点考察操作人员的业绩及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理论测评、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自主评价,评选出了真正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企业实行重点人才培养、树立人才标杆带动技术进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作为全省首批参选单位之一,与山东海化、盛瑞传动、共达电声等企业联合,共同组织开展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的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培养采取半脱产形式,学制两年,由企业选拔员工参加培训,学员在毕业考试合格后,获得学院高级工毕业证书和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过程中,学院挑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优秀的一体化教师作为学徒的专职指导教师,每月集中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指导,使学徒逐步掌握本工种的专业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企业选拔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

开展在职人员技能提升。按照「金蓝领」培训项目和青年技师素质提升计划要求,到各大企业进行宣传发动,招收高素质技能型学员,采取理论集中培训、实际操作学院实训与企业自训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授课,全方位提升人员素质。同时,创新开展互联网 + 培训模式,自建培训平台,录制了 130 课时的网络培训视频,聘请专家为学员编写印制学习配套练习册,提高培训成效。

围绕社会需要开展培训

开展社会化多元培训。作为全国总工会就业培训基地、潍坊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发挥基地作用,加强校地合作。与党委政府各部门单位合作,共同开展退役军人、大学生等有针对性培训活动。承担全市技师、高级技师的申报考评工作,完成中高级技能鉴定,完成潍坊市工伤预防培训项目 40 家企业 8000 名学员的专项培训。通过与各县市区对接挂牌成立各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协助各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区域内企业开展生产线升级改造、技术攻关、技能人才项目申报等。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2018 年,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此为契机,投资 2000 万元建设数控加工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烹饪和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五个重点技术专业群,构建完备、系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019 年,学院又被评为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和烘焙项目山东省集训基地,申报建设国家机械行业职业能力认定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学院积极发挥好设施、师资、技术等优势,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助力。

围绕提质提效提升管理

遵循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教学为中心,按照扁平化、多元化、弹性化原则,合理设置内部处、系,构建起科学的组织框架。明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编制工作职责清单和职权运行流程图,实现责任清、任务明。实行「岗位责任制、组合工资制、教职工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治理机制改革,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行干部上岗竞争和全员聘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放权到处系、到一线,实施系部包干,系部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前提下,自主决策人、财、物,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具风格的办学特色。坚持依法治校,以学院办学章程为根本,在广泛听取教职工代表意见基础上,及时开展内部管理制度「废改立」,强化制度实效性。将政府部门考评和学生家长及用工企业的反馈作为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的「两张票」,构建起了以此为中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挖掘教学亮点、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图片由潍坊市技师学院提供)


作者 芦春燕 丁青云 高胜男